[延伸閱讀]美國大選:“作弊制度”代表者的“互撕”
新華社記者
近日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中,主持人如此犀利發問:為什么60%選民不信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為什么67%選民認為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很冒險?
對此,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競選搭檔都沒有直接回答。游戲規則之下,他們不約而同選擇“燈下黑”——遮掩自身的陰影,猛挖對方的痛腳,相互指責對方“辱”字當頭。媒體普遍認為,在互相攻擊搞消極選戰方面,對陣雙方彼此彼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打“辱”字當頭的消極選戰,需要源源不斷的“黑材料”糧草供應。說來也奇,今年美國大選,每月甚至每周都不虞這類爆料,生生把選戰演播成口水橫飛的電視肥皂劇,嚴肅政策議題因此失焦。不過,盡管選戰新劇情常令世人拍案驚奇,但也僅止于驚奇,帶不來驚喜。互撕人格的選戰,注定無論誰入主白宮,都不會是一場激勵人心的選舉。
在希拉里這邊,私設服務器處理機密公務的郵件門、導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慘死的班加西事件、在華爾街的深厚人脈和天價演講、預選階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偏袒、克林頓基金會的外國獻金與“曲徑通政”、遲遲不肯公開的健康信息……事情數來數去其實主要就這些,偏偏如同闌尾,割不干凈好不利索,拖沓折騰得讓人膩味和乏味。眼看離11月8日大選投票只剩一個月,希拉里在提升誠信形象方面依然乏善可陳。
相形之下,特朗普的“料”更加新鮮勁爆。過去一周里,他被曝大鉆稅法漏洞,申報逾9億美元年度虧損得以避稅18年,特朗普基金會則被發現未按紐約州法律作為年募善款逾2.5萬美元的慈善機構注冊,因此避開審計監督。此前,因2013年向支持佛羅里達州檢察長帕姆·邦迪的政治團體非法捐款,特朗普基金會已受重罰。邦迪當時正考慮調查“特朗普大學”所受欺詐指控,在特朗普基金會捐款后決定不予立案。邦迪和特朗普都否認捐款與調查有關,奈何時間點如此契合,美國大量吃瓜群眾拒絕相信背后沒有貓膩。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