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斯特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可食用昆蟲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很多微量營養素,以可食用昆蟲為原料加工食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比牛肉和豬肉等牲畜制品要小的多,有利于保障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養殖場非常清潔,無需農藥或化學制劑來確保產品的健康。”雷韋爾貝里表示。
報道稱,企業家和專家都在呼吁取消相關貿易的限制政策,并出臺一系列衛生條例來助長消費者的信心。泰國的優勢之一是,盡管城市居民對食用昆蟲并不熱衷,但一些地方消費呈上升趨勢,在一些超市中可以看到,緊挨著炸薯條、水果干和其他一些開胃零食的是成袋的可食用昆蟲。
“泰國人吃很多昆蟲。此前這些產品只會出現在巷尾的小攤中,我們發現了投資這一產業的契機,并生產出了能夠進入超市的袋裝昆蟲。”可食用昆蟲品牌“Hi-so”的創始人他納·查他敦說。他的公司在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老撾每月能賣出10萬多包油炸蟋蟀和沙蟲,并已有遠銷印尼、中國、法國和美國的計劃。
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112個國家正在推動可食用昆蟲業的發展。
“可食用昆蟲業的前景不可估量,已經有廚師開始相關菜肴的創新。這些食物味道很好,唯一的問題是食客們腦中可能會浮現出昆蟲的樣子�!崩醉f爾貝里表示。(編譯/韓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