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風險“高招”多
印度云母礦產業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當時的英國殖民者在賈坎德邦、比哈爾邦多地發現礦脈,云母礦的開采一度進入繁盛期,礦點達700多處。然而,印度上世紀80年代頒布的環境法律限制森林砍伐,使這一行業一度沒落。2013年至2014年,印度官方記錄在冊的云母礦僅38處。
近年來,全球對“天然美容化妝用品”需求激增,促使投機者到數百處已關閉的“幽靈礦洞”進行再開發,打造出一個利潤豐厚的礦石黑市。印度官方的數字顯示,2013年到2014年,印度云母礦產量僅1.9萬噸,但同期的出口量卻顯示為12.8萬噸。這其中存在的巨大偏差,印度礦業部門始終未予置評。行業專家預計,該國約70%的云母礦產自非法途徑,比如已經廢棄的礦脈。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印度非法開采出的云母礦銷路十分隱秘:“我們將礦石賣給鎮內的中介,后者轉手賣給加爾各答的‘大買家’,然后這些礦石遠銷美國、德國、巴西等國。”這些礦石在國內“周轉”時,各鏈條上的商家只通過手機等方式聯絡,不留任何書面記錄。一些礦山經營者十分擅長“欺上瞞下”。如果有外人詢問正在分揀礦石的女孩身份,負責人回應“她們只是志愿者”。路透社說,在這一行業,威脅、恐嚇和虐待工人,是經營者慣用的伎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