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產生于美國的財政懸崖,經過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轉換,很快變成全球經濟體系動蕩的漩渦。熱錢洶涌、投機沖擊、匯率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暴漲、輸入性通脹壓力日益嚴重,受害者則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家。第一輪量化寬松期間,即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36%,糧食價格上漲20%,油價上漲高達59%;第二輪量化寬松期間,即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10%,糧食價格上漲15%,油價上漲超過30%。
從歷史來看,美國財政懸崖源自小布什總統給富人減稅和發動反恐戰爭等政策,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則令其雪上加霜�?肆诸D政府曾讓財政盈余超過GDP的1%。到了小布什時期,美國赤字迅速飆升,超過GDP的3.2%,債務與GDP之比逼近100%。奧巴馬要力挽狂瀾,又要刺激經濟復蘇,財政赤字如火箭般一飛沖天。自2010年始,美國財政收入占GDP之比下滑到15%,支出占GDP之比躍升到25%,赤字占GDP之比飆升至10%。目前,美國的公共債務總額已超過16.2萬億美元。
入不敷出,赤字高企,債臺高筑,是美、歐、日、英等國家或地區共患之頑癥,恰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僅威脅世界經濟穩定,也拖累全球經濟復蘇。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