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利才能雙贏
其實,在雙邊貿易中,談不上誰吃虧,誰占便宜,只有互利互惠才有貿易規模的壯大。沈丹陽指出,中美建交33年,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很多負責任的經濟學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現狀做了理性和深入的研究,其中既有美方的經濟學家,也有中方的經濟學家。大家發現,兩國經貿關系總體上是互利共贏的,雙方利益大體是平衡的。
沈丹陽介紹說,從1979年中美建交到2011年,中美貿易從不足25億美元,發展到去年雙邊貿易總規模4466億美元,增長了將近180倍,兩國很多年前就已經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中國既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也是美國汽車、飛機等機電產品重要的海外市場。中美建交這33年以來,中國從發展中美經貿關系中固然得到了不少好處,但是,美國同樣獲利豐厚。
專家認為,中美貿易中,只有雙方友好相處,才能實現雙贏。若一方因政治原因斤斤計較、盲目指責,只會兩敗俱傷。
“但是我們遺憾地看到,隨著美國選戰全面鋪開,部分政要提高了批評中國的調門,這種出于政治需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把國內矛盾轉嫁給其他國家的做法將破壞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氛圍,搞不好會把中美經貿關系引入歧途。”沈丹陽稱,這既不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對全球經濟復蘇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主張中美兩國應該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發展雙邊經貿關系,堅持合作與對話討論和解決問題,多做和多說有利于兩國經貿合作的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