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細胞“返老還童”成醫學新突破
干細胞來源、異體移植排斥反應有望得到解決
專家認為,約翰·格登和山中伸彌的研究,不僅證實了細胞可以重新編程實現“返老還童”,還為疾病的研究和診治提供了新的途徑。
科學研究里程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都莫日根教授介紹,心臟、肌肉、肝臟等組織或器官的形成過程中,細胞核已經編輯好了程序,執行不同的功能,走不同的道路。
蘇都莫日根舉例說,皮膚的細胞核提供的遺傳信息能保證皮膚細胞功能正常。如果大面積失去皮膚,就得把其他組織或器官細胞培育成皮膚細胞,但這些細胞具有其他組織所規定的功能,已經“被程序化”,“這些細胞要培育成皮膚細胞,必須對細胞核去分化和再分化,即朝著皮膚細胞發育的程序,重新編程。”
果殼網研究員劉旸認為,約翰·格登和山中伸彌的研究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約翰·格登證明了成熟細胞最終可以“逆向”,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而山中伸彌人工誘導出干細胞,“人們接下來研究不用取真正的干細胞了”,給實驗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
器官移植或有突破
遼寧大學生命科學院王秋雨教授表示,山中伸彌最大的貢獻在于解決了干細胞的來源問題。他介紹,以前的干細胞取自于胚胎,而胚胎的資源很有限,而且必須在短時期內操作,還會涉及法律和倫理問題。細胞重新編程解決了干細胞的來源問題,在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療方面貢獻很大。
王秋雨介紹,目前器官移植多是異體移植,往往產生排斥,成功率比較低,還需要供體。用同一體內的細胞培育移植可能會提高成功率。如今這項技術在科學研究領域得到應用,下一步可以嘗試應用于醫學治療。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