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綏靖日本,美國將自食其果
令人擔憂的并不僅是日本外交政策對遠東雅爾塔和平體系的沖擊,而是這些政策部分地得到了雅爾塔和平體系的締造國之一的美國的默認和綏靖。
蘇聯解體后,美蘇冷戰雖已結束,但由于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又開始推行遏制中國的政策。鑒于20世紀在朝鮮、越南乃至21世紀伊拉克戰場的失敗,美國遏制中國已感力不從心。為此,美國開始為日本松綁,綏靖日本在對華冷戰中打前鋒。美國曾表示認可日本收回北方四島的立場、默認日本擴大自衛隊作用、支持日本“入常”、放縱日本與臺灣的“高層交流”,甚至承諾釣魚屬于美日安保范圍等舉動,更使日本得隴望蜀,有了顛覆遠東雅爾塔格局、恢復它在雅爾塔和平體系中所喪失的部分或全部地緣政治利益的企望。現在我們不知道的只是美國要將日本這個東亞“潘多拉盒子”的口子開多大。
但為日本松綁的以強化對華冷戰,這是美國對日政策的極限,可這樣的的極限在日本那里只能是其“大東亞”野心的底線。日本的“周邊事態”所涉邊界將伸多遠,這確是連美國也不知道的謎底,正如當年西奧多 羅斯福綏靖日本時,也不知道20多年后的日本會發起對珍珠港的進攻。1954年8月毛澤東會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希望英國朋友勸勸美國人:“不要武裝日本,武裝日本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和蘇聯,最后會害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國,這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看來,現在仍有用毛澤東這句話再次提醒美國人的必要。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19世紀和20世紀整整200年的歷史表明,美國在日本問題上的機會主義外交政策將自食其果,而良好的中美關系才是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的基礎。19世紀70年代,美國曾縱容日本政府南下侵略臺灣,將日本的擴張的底線從北緯30℃即日本國界南端誘至北緯22℃即臺灣以南地帶。美國由此在日本的小身段中植入了一個日本根本無力承受其食量的大胃口。1895年甲午戰爭和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后日本崛起于東北亞。20世紀初日本占領朝鮮、中國東北,并在美國的綏靖下在1937年全面發動侵華戰爭。40年代日本進入被英美納入勢力范圍的南洋并在襲擊珍珠港后發生全面戰爭。這時美國想到中國并尋求中國幫助,讓中國幫他承擔并消化日本在亞洲造成的主要惡果。在開羅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給中國和蘇聯不少承諾,在三家合作的基礎上終于贏得了太平洋戰爭并形成了戰后雅爾塔體系下的遠東格局。
太平洋戰爭勝利后,美國好了傷疤忘了痛。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美中關系惡化。1950年至1954年間,美國出現極端反共反華的麥卡錫主義。1959年9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與蘇聯赫魯曉夫會談后,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形成所謂“戴維營精神”,其結果是美國在60、70年代差點被蘇聯人趕出印度洋。這迫使反共老手尼克松屈尊于1972年來中國求救,并與中國再次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這導致蘇聯在亞洲的攻勢受挫并于90年代初自我解體。
[ 責任編輯:田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