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種在選舉年撈取選票的短期政治利益驅動了美國政客將攻擊中國作為選戰策略。尤其是當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民主、共和兩黨都拿不出讓選民信服的經濟振興計劃,找個“替罪羊”來轉移選民視線顯然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美各界喚理智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對美國政客而言,在選舉年攻擊中國或許沒有太大風險,但等到來年他們當選后必須實踐其競選承諾時,這些為拉攏選民而作出的強硬表態卻可能帶來嚴重后果,而最終受損的將是美國經濟和民眾。
對于這一點,美國各界有識之士看得十分明白。《華盛頓郵報》19日發表社論,批評奧巴馬和羅姆尼企圖通過“敲打中國”撈取選票,告誡他們要避免采取貿易保護手段,防止引發將導致中美雙方利益均受損的貿易戰。
《華爾街日報》近日也發表社論,批評羅姆尼試圖通過玩弄貿易保護主義伎倆來撈取選票。社論指出,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貿易保護主義者贏得過白宮寶座。
美國企業界對兩黨在競選中不斷攻擊中國也心存擔憂。與商界有千絲萬縷聯系的保守派政策組織經濟增長俱樂部17日發表聲明說,“攻擊中國只會阻礙經濟增長”,因為兩位候選人威脅要采取的各種對華貿易政策將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引發貿易戰,對美國經濟復蘇造成真正的損害。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