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政治分析師看來,穆爾西決定打破僵局,訪問伊朗,不讓人意外。
穆爾西幾天前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麥加出席伊斯蘭國家特別首腦會議時,呼吁把伊朗納入敘利亞問題聯絡小組。伊朗是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政府主要盟友之一,一些西方和海灣國家以“破壞者”描述伊朗,排斥伊朗參與政治化解敘利亞危機。
伊朗方面隨后歡迎穆爾西的善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特別峰會期間,穆爾西首次會面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兩人握手,行通常對老朋友表達熱情的貼面禮,以示友好。
對伊政策改變
埃及和伊朗1979年開始交惡。伊朗當年發生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埃及隨后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并向伊朗流亡國王提供政治庇護。兩國外交關系中斷,至今沒有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
埃及前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執政期間,埃及更加傾向沙特等由遜尼派阿拉伯人主導的國家,與什葉派主導的伊朗保持距離。
穆巴拉克下臺后,一些埃及官員多次表態,不打算延續穆巴拉克的對伊政策。去年6月,時任埃及外交部長、阿拉伯國家聯盟現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向伊朗傳遞信號,說“伊朗不是敵人”,埃及打算與所有國家翻開“新的一頁”,包括伊朗。
美聯社報道,一些埃及人質疑穆巴拉克政權對伊朗的態度,認定伊朗是挑戰美國的“榜樣”,呼吁埃及新政府的外交起碼不聽命于美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