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改法案的立場惹眾怒
吉福茲在醫改法案等問題上的政治立場早已招致共和黨和很多選民的不滿。
2008年大選時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曾把吉福茲列入共和黨在去年國會中期選舉中的重點“攻擊目標”。
佩林在社交網站“臉譜”發布過一張美國地圖,羅列20個選區,標注槍支瞄準鏡圖樣。吉福茲所在選區是其中之一。
吉福茲8日遇襲后數小時,佩林在個人網頁貼文,就事件表示“誠摯慰問”。
吉福茲在中期選舉中的競爭對手、“茶黨”人士杰西·凱利甚至在一次籌款會上公開鼓動支持者與他一起鳴放裝滿子彈的M-16步槍,以示打敗吉福茲的決心。
雖然凱利的發言人8日堅決否認吉福茲遇襲事件與凱利有任何關聯,但凱利的出格言行對當地民眾的影響不容忽視。
早在去年3月國會通過醫改法案幾個小時后,吉福茲位于圖森的辦公室就曾遭到不明人士的惡意破壞。
吉福茲曾談起過,自己因支持醫改法案受到不少威脅,“過去數月,我們遭到眾多針對這一議題的抗議”。
皮馬縣警長克萊倫斯·達普尼克8日說,吉福茲先前在一次集會中遭遇“非常憤怒的觀眾……有人掏出槍”。
廢除醫改法投票因此推遲
美國國會眾議院原定于12日就廢除醫改法投票。受槍擊案影響,眾議院決定推遲表決。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埃里克·坎托發表聲明說,眾議院將推遲“立法程序,就今天的悲劇采取一切必要行動……她(吉福茲)在接近她所代表的民眾時遭遇這一暴力事件令人震驚”。
奧巴馬去年3月簽署醫改法案。共和黨此前一再威脅稱,一旦控制眾議院,首要“任務”之一是廢除醫改法。
去年11月,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獲勝,獲得眾議院242席,超過眾院半數席位。
新任眾議員本月5日宣誓就職。新任議長、共和黨人約翰·博納曾決定,12日就廢除醫改法表決。
政治偏見極端化 暴力事件陡增
盡管該起襲擊事件的作案動機尚未有定論,但已有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日益極端化的美國社會政治對立。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在白宮發表講話,強烈譴責這起槍擊事件,稱這起事件為“美國的國家悲劇”,并表示這種“毫無理智”的、“可怕”的暴力行為,是自由社會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皮馬縣警長達普尼克認為,正是那些極具煽動性和攻擊性的政治宣傳誘導一些失去理智的民眾走向暴力犯罪的邊緣。
達普尼克說:“你看那些極端的人,面對某些人散布詆毀政府的言論,他們會怎樣反應……憤怒、仇恨和頑固不化正向無恥、殘暴演變……不幸的是,亞利桑那似乎成了偏見與極端的‘麥加圣地’”。
這起嚴重的槍擊案并非孤立事件。去年以來,由醫改法案等爭議性議題引發的政治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美國媒體猜測,行刺吉福茲的槍手可能受美國政治氛圍影響,不滿總統奧巴馬推行醫改。
據國會警察局統計,2010年前3個月,國會議員報告42起威脅或暴力事件,是2009年的3倍,幾乎都與醫改法案相關。包括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內的多位議員都曾遭到人身威脅。
吉福茲遭槍擊事件發生后,國會警察部門已建議國會議員提高警惕并加強預防性安保措施。
按以往慣例,在美國國會,只有兩院議長和主要領導人才享受美國特勤局及國會警方的隨身保衛,其他普通議員一般不配備貼身保鏢,一方面議員們認為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省開支。
在美國歷史上,總統和各級政府領導人遇刺事件時有發生,但專門針對國會議員的暴力襲擊事件實屬罕見。美國媒體稱,這是自1978年加州眾議員里奧·萊恩遇刺身亡以來,現任美國國會議員首次遭遇致命槍擊。
一些美國政界人士表示,希望吉福茲遇襲事件能為國會議員們敲響警鐘,并且讓人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嚴峻形勢。 (記者 鞠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