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在伊朗的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已經4次發生國際原子能機構封條損壞事件。國際原子能機構正在調查,伊朗則表示,這些屬意外事件。
這份報告說,5月以來,伊朗的低純度濃縮鈾數量從2.4噸增加至2.8噸,還擁有22公斤更高純度的濃縮鈾。
“有失公允”
針對報告內容,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里·阿克巴爾·薩利希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更加謹慎,不要脫離客觀公允的道路”。
伊朗學生通訊社報道,薩利希說,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背離這條路線,失去聯合國專業機構的地位,結果就是失去“國際信譽”。
就拒絕兩名核查員入境一事,薩利希辯解說,兩人先前“報告內容不實,國際原子能機構充分了解這一點”。伊朗隨后接納了兩名新指派的核查員。
薩利希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西方國家的情報,要求調查伊朗核計劃是否帶有軍事目的,伊朗采取行動前必須看過這些情報。
美國科學和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戴維·奧爾布賴特告訴路透社記者:“這份報告措辭頗為嚴厲,雙方似乎陷入僵局。”
不過,薩利希說,伊朗“仍然尊重”國際原子能機構,“我們的批評友善且帶有建設性”。(惠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