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有多少曝光,就有多少整治,但是顯然我們看到現在整治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理想,緊的時候好一點,松的時候又復常態,而且更加嚴重。我們看雖然旅游亂象很嚴重,但是這并沒有擋住人們對云南的好奇和向往。剛才已經給大家公布了數字了,連續三年國內到云南旅游數字持續增高2.8億、3.23億到4.25億。而與此同時投訴率也不斷的在增高,對于云南旅游的投訴占全國的旅游投訴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次出臺了最嚴的旅游市場整治措施能否達到長治久安呢?下面我們進行嘉賓采訪,連線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戴院長首先給觀眾們介紹一下我們看到云南旅游的亂象根本原因是在于低價吸引消費者,然后進行高額購物回扣進行收益的這種不良商業模式,破壞了云南旅游的生態環境,為什么會在云南旅游出現普遍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呢?
戴斌:
應該說表面上看是導游,是旅行社的問題,這既是表面的問題,也是直接的原因。但從深層次,或者實質上的原因來看是當地的旅游商業環境不完善。我們剛才看一句數據就能看到,應該說去云南旅游的人每年都有很高的增長,可是我們看到云南旅游的收入是不是取得了等量的增長呢?這里面我們想國內旅游人均的每次旅游消費大約是900塊錢不到,但是在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消費人均每次大約是900美元的樣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就講,一個地方的旅游發展,只有商業環境比較完善了,才可以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那么我們從購物來看,現在購物場所很多是沒有經過和當地居民消費的反復博弈來實現市場均衡的。
也就是說,我們很多的購物場所是只為游客來去量身訂做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就會利用游客和消費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實施欺詐的行為,那么再加上一些旅行社,再用零負團費這樣一種商業模式來看可能表面上看是商家在買單,但是實質上還是消費者來買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過去是旅游部門一家在這里,但我感覺到如果只有行政處罰權的話,它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感覺到云南這次做的比較好,它采取了綜合治理,綜合監管的方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跟政府的治理方式也是有關系的,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個教育和引導的過程。
張羽:
戴院長你說,雖然云南有著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它真正旅游市場的開發并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現代成熟的狀態,所以最后出現了這樣一個惡性的不良的商業模式來坑害了消費者,是這樣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