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嫁了外國人
張莉是個懂事的孩子。當晚,張勇委婉地問起,在美國是否有交過男朋友。張莉承認自己之前曾交往過3個男朋友,但都很短暫,那個外國男友交往了兩個月就分手了。這次談話后,張勇和朱靜達成一致意見:女兒不能找外國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給外國人。畢業后要回國內工作。
但女兒對此卻并不認同。“找個外國男朋友也沒什么不好啊?”
2012年,張莉繼續在該校攻讀研究生。2015年年底,朱靜接到女兒的電話,女兒在電話中告訴她,她要留在國外工作,并且要和外國男友結婚。第二天,她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勇,張勇氣得把兩個盤子摔碎在地板上。
朱靜說,不管女兒做出何種選擇,她都支持,只要女兒幸福。但想到以后要一年才能跟女兒見上一面,她心里還是很難受。
在張勇家的墻壁上,還貼著很多張莉從小學到初中時得到的獎狀。想念女兒時,張勇經常翻出女兒小時候的照片。“小莉小時候最喜歡我騎著自行車帶她去菜市場了。”甚至,和女兒的來往郵件也經常會被他翻出來,打發時光。 我們老了誰照顧?
張勇和女兒的關系鬧得很僵,兩人已經有兩個星期沒通過話了。多虧了朱靜從中打圓場。張勇的態度很堅決,不同意女兒同外國男友結婚,并且畢業后要回到中國工作,否則就要和女兒斷絕關系。但他承認,這些都是氣話。“我對女兒關心不夠,只知道給錢,忽視了她的感情問題。”
張勇說,他也不是老古板,他也很愛女兒。反對女兒留在國外和嫁給外國人,他有自己的理由。一是因為文化差異,二是為老兩口的老年生活考慮。“我們老兩口不可能去美國,她要是留在美國了,以后可能就沒機會見面了。這可是我們的獨生女啊。”
因為女兒找了外國男友,還要留在國外,張勇和女兒間的“冷戰”還在繼續,朱靜成了他們之間的“傳聲筒”。“她眼里到底還有沒有我這個父親?”張勇在談話中反復重復著這句話,他的聲音有些顫抖,夾著香煙的雙手也不停在煙灰缸上撣著煙灰。
“子女有自己的夢想是好事,但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啊。我現在真很后悔當初送她出去讀書,這是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你說讓我們老兩口去美國生活,現實嗎?不現實。我倆根本不具備在美國生活的條件和技能,也生活不習慣。”張勇說,他現在的感覺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為別人培養了一個女兒。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可怎么過?“將來我們老兩口老了誰來照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