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口之家到二人世界
2007年,張莉收到了美國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張勇當時非常興奮。“我查了,這個學校每年招收的亞洲學生并不太多,能被錄取還是挺幸運的。女兒終于讓我們揚眉吐氣了。”張勇說。
張勇至今仍記得自己把女兒送出機場的那一幕。“凌晨1點的紅眼航班。我遠遠地向她揮揮手,她已經消失在我的視野了,我還是朝著那個方向張望著,我突然心里空落落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了。我扭頭一看,我老婆也蹲在地上哭了。我趕緊擦了把眼淚,拉起蹲在地上的她。”
朱靜不止一次交代女兒,在美國晚上不要一個人走夜路,不要參加示威游行之類的聚眾活動。受張勇的“委托”,她還一本正經地對女兒進行了一番性教育,要求張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或婚姻觀。朱靜還給女兒劃了幾條紅線:不準找外國人當男友,不能當未婚媽媽,不能和學校的老師搞師生戀。
適應女兒不在身邊的日子,對張勇夫婦來說是更大的挑戰,尤其對朱靜。女兒從出生后都是她帶大的,一直在她身邊,現在突然從身邊消失了,感覺挺不習慣的,她情緒波動很大,女兒離開的前兩個月,她總是失眠。“我原本以為自己準備好了,但實際上并沒準備好。從女兒離開家門時,我就像掉了魂似的。我心里知道,女兒出國留學是好事,但還是忍不住直掉眼淚。剛去的一個星期,我一天要給她打3個電話。”
“很害怕她離開我”
張莉出國后和家里聯系并不多,張勇通常都是通過 skype和電話與女兒聯系,當時還沒有微信。即便女兒給家里打電話,也顯得有些“官方”,主要是吐槽飲食不習慣和學習太忙。“去的第一周,幾乎每天打電話都吐槽說和美國人交往困難和東西難吃。”
“說實話,在打電話之外,我也不知道她在美國干什么,認識哪些人,學習怎么樣。”張勇一直沒跟親戚們說,女兒到國外留學是全自費的,每年大約花費30萬元。但對于家庭收入不算太寬裕的張勇來說,是一筆巨資。
張莉在去美國后的第二個春節是在國內過的。在機場見到女兒,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熱淚盈眶。女兒去到美國的第三年暑假,張勇夫婦才有了第一次去美國的機會。張勇笑言,這還是沾了女兒的光。“我估計如果我們自己去,簽證都不一定能辦下來。”
女兒陪著張勇夫婦在美國玩了一個星期。張勇發現女兒變化很大:扎起了耳洞,戴起了耳環,并且還買了名牌包包。在和一位張莉的留學生朋友小熊聊天時,小熊一不小心說漏了嘴,說張莉到美國來之后,交往過一個外國男友。
這時,張勇才注意到,女兒變了,“我為女兒感到驕傲,但真的很害怕她離開我。”張勇說。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