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見習記者 韓丹東
□ 本報記者 趙 麗
來自全國50多家網絡直播平臺的代表近日在北京發起倡議,落實平臺主體責任,共筑清朗網絡空間,傳遞社會正能量。這也是處于輿論漩渦中的網絡直播界聯合起來,首次正面回應社會關切。
就在此前幾天,網絡直播接連被曝出問題——2016年12月29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一名網友在某直播平臺上直播吸毒,今年1月3日,警方將直播中的男子肖某及其同伴劉某抓獲;2016年12月30日,安徽省靈璧縣的沈某某為吸引粉絲,在澡堂洗澡的時候,利用手機在自己的微博上直播了澡堂洗澡鏡頭,一些女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曝光。2017年1月3日,沈某某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目前,警方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4日的處罰。
網絡直播亂象被曝光,直播平臺回應、相關部門重拳治理,類似這種亂象與治理交織的態勢,成為網絡直播行業在2016年的一大特點。
社會最關心的問題是,在一批規定相繼出臺、一批平臺和主播被處罰的背景下,網絡直播亂象為何仍難絕跡?
亂象不少
毫無疑問,網絡直播是2016年互聯網空間的一大熱門,并成為風生水起的行業之一。
網絡直播自誕生以來,就是投資者爭相搶占的行業“風口”,是娛樂明星互動漲粉的最快方式,甚至成為一些普通人一舉成名年入百萬的新途徑。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6年先后出現過兩百多家直播平臺,雖然在激烈的廝殺中所剩無幾,但活躍的還是有數十家,其中比較火的包括斗魚、花椒、映客、YY、全民、虎牙、熊貓等。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25億,近一半網民觀看過網絡直播。
然而,在爆發式發展的同時,一些網絡主播開始以各種“搏眼球”的表演獲得高額經濟回報,各種涉黃、涉毒、涉暴等直播內容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2016年一年,網絡直播亂象似乎完全停不下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