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物流業忙碌的11月,阿里巴巴在2日發布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較上年同期大長55%。然而“喜訊”傳來的第二天,阿里股價仍然一根大陰線收場。再次讓人聯想到去年“雙11”阿里股價走出的不漲反跌的尷尬曲線。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阿里巴巴網絡零售板塊的猛增雖然是正向的消息,但也說明在互聯網人口紅利即將見頂的當代,這一方面或將碰觸天花板。
而阿里的財報也出現了隱藏GMV(時間內成交總額,曾被認為是助推阿里市值的法寶)的表述,并用收入大漲將視線向文化娛樂、云計算、金融服務等新增長極上來。而這些新增長極,完全可以今年狂歡節的“預告”相互印證。
周曉倩認為,“雙11”是阿里的主戰場,自然要把自己的節日放大化。阿里從去年開始就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展示著集團目前的投資重點、創新亮點、研究方向、以及各項新業務,“雙11”已經變成展示這些一個重要出口。“每一個電商造節其實都是為了引導流量,在這段時間內展示實際上比單純辦一場新項目發布會來得更省力”,她說。
換句話說,是否能在24小時突破千億成交額這個歷年的關注點實際上早已沒那么緊要。一場晚會過后,在消費者忘了節目內容、忘了哪些明星來過、甚至忘了自己花了多少錢之后,留在腦中并形成新的消費習慣的東西,才是11月11日晚上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