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記者有點緊張,洪波扎西豪爽地一笑,“草原上狼有啥子稀罕的,它們膽小得很,害怕火,更怕人。你們把馬看好就對了。”
遠遠的嚎叫聲持續(xù)了一分鐘,逐漸隱匿在風中。
對手
盜馬賊生存能力強 能在荒野走數(shù)月
夜已深,洪波扎西望了一眼蒼穹,隨手將一堆牛糞往火堆里推了推后,低聲談起屢次交手過的盜馬賊。
別看騎警有一身野外生存本領,在洪波扎西眼中,盜馬賊“更加厲害”。“那些家伙出門只需要一匹馬,就帶糌粑和槍。餓了吃糌粑,渴了喝溪水,白天露宿山林,一個人在荒野行走數(shù)月都不是問題。”洪波扎西說,盜馬賊大多是牧民出生,非常熟悉草原的環(huán)境。干上盜馬的勾當,基本都是因為濫賭欠債和好逸惡勞,不愿安心放牧。
自牧區(qū)劃分責任地后,牧民都把牛、馬固定在自己的草場內(nèi)牧放,好幾天去看一次。而這些盜馬賊像狼一樣,埋伏在遠處山坡,看哪家牛羊好下手。一旦夜深人靜,他們會突然向單家獨戶的牧民下手。剪破牧場護網(wǎng),一個人只需一根長馬鞭,就能趕走幾十甚至上百頭牛羊。
牧民覺察后,往往會一邊報警,一邊自發(fā)追擊。洪波扎西說,但普通牧民哪追得上這些人,得手后的盜馬賊一般都選牧民不敢去的深山、沼澤地帶逃離。“那些路又險又爛,連我們都不熟悉,所以每趟追擊行動都很艱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