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建冷案中心
冷案越久越難破原因有很多 刑警調職退休都會影響進展
記者:類似白銀案28年才破獲,這類難案、積案在破獲時有哪些難點?
李昌鈺:美國每年發生1.5萬至1.8萬刑事案件,破獲率為73%,未破獲的接近30%,一年算下來有五六千件兇殺案未破。其中性犯罪大概100多件,破案率只有50%多。沒有破的叫冷案,國內叫積案。冷案越久越難破,原因有很多,比如原來調查的刑警被調職或退休,檔案不齊,物證沒有收集好等一系列原因會影響破案進展。
近幾年來,我們在美國成立了冷案中心。許多新的技術也可應用在破案上,比如DNA技術;第二就是指紋,早期模糊的指紋無法辨認的,如今可以用化學儀器或藥劑提取或顯性;第三,以前模糊的痕跡證據,現在也可以用科技方法使之顯性;第四個新方法就是數據庫,如今犯罪資料、嫌疑人指紋等等資料都可以入庫,建立檔案。假如一個指紋,當時只能找嫌疑犯比對,如果嫌犯不在附近或無法比對,就沒有辦法。而現在即便他跑到上海,全國建檔,也能將其比對。
教別人破案
最近破了一件40年的案件 一看就發現現場是偽造的
記者:您現在還參與調查案件么?主要做些什么?
李昌鈺:我除了在自己的冷案中心仍接受處理一些冷案之外,現在做得更多的是教別人如何破案。主要有6個方向。
首先是現場,原始記錄完不完整,如若完整,則可以分辨出這是第一現場還是第二現場,是動態或靜態現場,是有計劃或臨時起意,是一人行兇還是幾人行兇,嫌犯的形象,身高、體重等。第二是物證,包括指紋、DNA、咬痕、腳印、通訊等電子物證。第三是人證,包括目擊證人和非目擊證人,比如有沒有攝像頭拍下記錄。第四是資料庫,第五是公眾信息,有些冷案過了很久之后,警方會提醒社會大眾的注意,比如十年前有人說他(嫌犯)穿了一間什么顏色的衣服、系了什么領帶、或者手上拿了什么東西,或者受害者家中丟了某樣東西,當時沒有引起注意,這些都需要社會大眾提供信息。最后為情報,情報有不同的來源,現在有了網名。
我們最近破了一件40年的案件,一名72歲的老修女在40年前的某日清晨,在準備做復活節活動時被發現遇害。警方當初認為是性犯罪,因為受害者衣服被掀起,褲子被拉下,身上被刺27刀。
當新上任的警官來找我時,我說我已經退出江湖,金盆洗手不管這些事了,因為我們自己的案件就很多,沒有時間。結果我在威斯康辛州一次講學時,兩名負責的警察就去上課。下課后,這兩名警察也湊到跟前說,“博士辛苦了,我們請您去喝冰啤酒。”結果兩杯冰啤酒下肚后,他們拿出了資料,說能否幫忙看下這個案件。
喝了人家的冰啤酒,不得不幫忙了。我一看就說,這個現場是偽造的,此案并非強奸案件。我要求他們把尸體重新挖出來,重新驗尸。雖然已是一堆白骨,但嫌犯刺的每刀都很深,依據骨頭上的傷痕和當時照片,我們判斷出這是一把尖尖的彎曲小刀,并照推斷畫了一把模擬的刀,有點像開信刀。
隨后我們在eBay發布消息,聲稱想買一把這樣的開信刀,果然有兩人發消息稱他們有這樣的刀。取得聯絡后,得知這是他們在華盛頓一家博物館開幕時領取的紀念禮物,只有前100名才能獲得。在博物館的資料庫查詢后,我們從這100人中排查,找到了住址和兇殺案發生地最近的一個人的信息,他是一名神父,名為羅賓森。
這便是震驚美國的第一起神父殺修女案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