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每天去打水的趙家泉,位于紙坊新村土路正中央。傍晚時,有三四個附近的村民在這里洗蔬菜。再加上源源不斷來接水的縣城居民,趙家泉四周漸漸圍滿了人。
“早上6點到8點人最多,那時來打水的人能排出10米長隊。”在這里打了半個月水的小趙很有經驗。小趙家住在縣城東部江源·都市花園的6層。從3月初開始,小趙每晚都要在趙家泉灌滿兩個50斤重的水桶和4個1斤的可樂瓶,再騎著摩托,把水運回兩公里外的家。
從2010年搬到臨洮縣城住以來,小趙還是第一次遇到這么嚴重的停水。洮河兩岸的人竟然沒水喝,這讓他很不解。記者詢問多名打水的群眾,發現他們的房子全部處于中層住宅樓的4層至7層。一位住戶表示,他所居住的高層住宅樓共有16層,因為裝有上水器,樓頂的高位水箱可以自動補水,所以整棟樓都不缺水。至于居住在中層住宅樓1層至3層以及平房的百姓,因為水壓較為充足,現在也沒有遭遇斷水的問題。
當然,住在低層的人也不是高枕無憂。住在某小區3層樓的康向東告訴記者,如今自來水的出水量比原來小很多!艾F在接滿一個電水壺要用兩分鐘時間,以前一擰水龍頭,嘩啦啦地就灌滿了。”
與樓上的鄰居相比,康向東很知足,畢竟這位73歲的老人現在還不用考慮把水提到三樓。但是,對于自小在臨洮縣城長大的他而言,如此大規模的缺水實在讓人想不通。
換個“不用水的生意”做
實際上,受到影響的不只是住宅區居民。不論行業,但凡小城里用水量較大的門店,都能感覺到自己生意上的變化。
在上海打拼數年后,韋建雄回到家鄉臨洮開了家理發店。然而,這家位于城東的小店剛開了1個多月,他就覺得生意做不下去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