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給自己貼標簽
“臉盲癥”這個詞在網上很熱,甚至有一款游戲就叫《臉盲癥》,所有人的臉部都是白色的,到底發生什么事情,只有玩游戲過關才能知道答案。很多網友訴說自己有“臉盲癥”的證據,就是認不清明星:
在6月12日,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最新一期播出后,不少網友說自己分不清霍思燕、江一燕;范冰冰和李晨好上后,也有人發出疑問:“是范冰冰和李晨的前女友張馨予長得太像了,還是我得了‘臉盲癥’?”
面部識別障礙是腦、行為科學以及認知生理研究的前沿,具有挑戰性,且典型“臉盲”障礙的確定并非完全由記憶、智能、疾病后遺癥、心理因素來解釋,它是大腦容貌影像的信息處理障礙導致的。辨別不清人甚至認錯人,除了多見于臨床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后遺癥外,還有更多其它因素。比如,現在很多明星都是錐子臉、大眼睛、高鼻梁,撞臉很正常;有的人天生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太熟悉的人隔了好幾年依然能一下子認出來,有的人則不擅長;也有一種說法,閱讀能力強的人臉部識別能力弱,因為閱讀能力會占用腦部識別面部的區域。這種發生在大腦中的“拆遷”和“重建”,是面部識別能力減弱的重要原因。偶爾認錯人、不敢認人、不認人,絕非因此表明你有“臉盲癥”問題,更不意味著患有面部識別障礙。所以,若不影響生活、工作,就把“不認人”等看做一種正常現象,不要自貼標簽,讓“臉盲癥”擾了心緒。
如果你擔心有“臉盲癥”的可能,可以先評估一下自己,比如把熟人的照片放在其他人照片當中,你如果能輕松選出來,肯定就不會是“臉盲癥”,但你一定要思索為何會受此困擾。現在,大家很關注健康,網絡上紛雜的各種測驗,作為娛樂當然無所謂,但不要讓其左右你的判斷。如果感覺有問題,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延伸閱讀:“記住人”有竅門
1. 注視一個人的眼睛。眼睛不僅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還是面部記憶的窗口。無論什么情況,眼睛是一個人不太會隨時間變化而改變的特征。留意這一特征,你很少會因頭發長短與顏色、著裝甚至是體形身高等變化而“不認人”。
2. 信息深加工。一般記得最牢的是將名字與人的面部特征連接。聯想一個人的名字給你的提示,再將該提示“對號入座”地契合到這個人的外貌上,事半功倍。當然,信息加工依賴興趣、有意注意與不斷記憶或強化。
3. 記住名字、稱謂很重要。對于較熟悉的人,我們容易記住他們的面部及其他特征。但對初次見面的人,記住名字或稱謂,更方便以后“對號入座”。
4. 提高外貌記憶技能。主要是積極訓練如何將姓名與面部特征加以關聯。比如,認真記住新認識人的名字,努力將名字與體貌特征聯系在一起。
來源:北京日報 2015-06-23 12:31:48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