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我們的家園|“天選之種”在西藏錯那種出綠色奇跡
在海拔4380米的西藏錯那市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天選之種”牧草深深扎根于高原凍土之中。這是陜西航天育種團隊與西藏農牧人十年攻堅的結晶,更是新時代雪域兒女在高原大地上重繪家園的底色。
西藏錯那市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
在實驗過程中,科研人員克服了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復雜的氣候條件,精心培育適合當地生長的牧草品種。以蛋白草為例,經過多年的選育和實驗,其耐寒、耐鹽堿等特性得到了充分展現。這種牧草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存活,且在鹽級低的環境下也能正常生長,為當地畜牧業在冬季和惡劣環境下的穩定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實驗基地的發展也吸引了當地農牧民的參與,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和技術培訓。
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負責人袁中權。
從牧草品種的選育來看,實驗基地取得了顯著成果。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負責人袁中權表示,六個經太空搭載選育的牧草品種,在生長性能和產量上表現卓越。以蛋白草為例,它是通過與美國的魯梅克斯木本雜交,再經太空搭載進行二次誘變培育而成。這種牧草粗蛋白含量達20%至36%,粗纖維達到26.7%,不僅適合作為牲畜飼料,在幼苗期30到40公分時,還是人類很好的蔬菜,含糖量高達28.3%。其產量穩定,一畝地一年可穩定收割三茬以上,產量可達十五噸。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作為青貯飼料,一畝地一年可產生八千元左右的經濟效益,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增長。
西藏錯那市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內。
此外,實驗基地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興起。袁中權還表示,隨著牧草產量的增加,青貯飼料加工、牧草銷售等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西藏錯那市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內。
實驗基地所選育的牧草品種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還具有良好的生態適應性。例如,這些牧草能夠在西藏嚴寒、高海拔的環境中生長,有效防止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蛋白草等牧草的根系發達,能夠牢牢固定土壤,減少風蝕和水蝕對土地的破壞。同時,牧草的生長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其他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促進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西藏錯那市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一景。
實驗基地還帶動了當地農牧業的發展,提高了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邊疆地區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同時,實驗基地的發展還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來到邊疆地區,為當地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人才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進一步鞏固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