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丨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把鄉村振興搞得更好
央廣網北京7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盛夏時節,山西大同云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里一片金黃。戴著眼鏡的“科技型農民”正手持平板電腦,通過物聯網設備隨時掌握黃花的生長情況。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來到這里,走進田間地頭,與正在勞作的村民親切交流。
習近平:黃花菜大產業啊!這個產業還真是有發展前途。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它作為人民群眾致富的好門路。
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山西大同黃花產業總產值已達42億元,帶動種植戶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當地還形成集“產、研、游”等于一體的黃花創意文化產業鏈。
山西大同忘憂農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柴磊:將這些種苗擴繁,選出優品精品,通過科技賦能讓產品變得更有市場力和性價比。基于我們這塊土地,黃花+教育、黃花+文旅、黃花+訂單產業,去做一系列農文旅融合的發展。
科技賦能,不僅讓特色產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也在田間地頭繪出豐收圖景,推動糧食安全持續向更高層次躍升。
眼下正是秋糧作物夏播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橋頭鎮王蠻村的玉米地里,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
無人機飛手徐路:搭載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統,噴灑比例也精準,我們還根據農業技術人員的建議,設定無人機的飛行高度、速度和噴藥參數,確保每一株玉米都能均勻地接收到適量的控旺劑。
隨著我國全面加強部門聯動、央地協同、企科聯合,深入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和種業振興行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呂修濤:特別是今年各地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應用高性能播種機,集成推廣合理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措施,播種出苗質量較高,加之光溫水較為匹配,秋糧作物長勢總體正常偏好。
當前在神州大地上,村美、人和、共富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聚焦農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振農民“精氣神”。
貴州黔東南州榕江縣“村超”足球場上,工人正在抓緊搬運人工草坪。因洪災中斷的“村超”足球聯賽將于本周末正式復賽。
榕江縣委書記徐勃:“村超”凝聚了榕江人民的榮譽感和集體自豪感。在自然的災害面前,大家依然保持著樂觀向上。只要我們榕江人民的這種精氣神在,我們一定能迎來大振興、大發展。
學農、務農,新時代的“新農人”,在斑斕田野上大有作為。各地還積極推動人才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不斷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在寧夏,近年來已累計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員5300多人、農村實用人才超14萬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林棟:我們將持續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加大科技人才下鄉力度,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鄉村任職、開展常態化培訓,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實現人生價值。
通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廣袤鄉村展現欣欣向榮新氣象。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麥爾丹·木蓋提:突出可感可及,集中力量辦好辦成一批實事;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路徑;著眼走深走實,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我們將遴選推介一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典型案例,引導各地照著典型學、跟著先進干,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