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全球資本加碼中國市場
央視網消息:外資金融機構如何解讀中國經濟走勢?全球資本又如何看待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機遇?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投資總監及亞太區宏觀經濟主管 胡一帆:二季度的GDP增長是在5.2%是超預期的,我們覺得超預期最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的話我們覺得出口的前置,第二個原因還是在消費上面的相對強勁。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出口保持韌性,制造業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尤其是在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方面,顯示出產業鏈升級和創新動能的持續釋放。
日本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主任研究員 伊藤秀樹: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家電和通信設備銷售方面,并且新的消費模式也提高了年輕一代的消費活躍度,他們引領了消費趨勢,數字平臺的在線零售持續強勁。
2025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深化。監管部門出臺多項政策,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拓寬投資范圍,提升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和靈活度。近期,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發布對中國市場的觀點和研報,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前景。摩根資產管理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全球市場展望》中指出,中國資產仍是全球資產配置再平衡過程中的重要標的;渣打銀行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場展望》中維持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高盛此前發布研報,維持對中國股票“增持”立場。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投資總監及亞太區宏觀經濟主管 胡一帆:我們覺得今年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還是表現出比較大的熱情。他們喜歡的板塊還是高科技的板塊,另外,消費的崛起也讓投資者看到中國消費的新勢力。
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外資在華新設證券機構共計5家;截至目前,外資控股或獨資券商數量已達10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已達944家,年內新增數量為18家。資金層面,今年上半年,外資通過北向渠道持有A股市值約2.29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加871億元。
匯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劉晶:中國持續的經濟發展,能夠(有)像今天這樣的數據去說服他們,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資本市場的改革繼續推進,對外的開放繼續推進,(中國的)科技創新也在不停地加速,很多國際投資人,尤其是歐美的投資人,他們其實是對中國的資產的興趣是在持續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