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非洲學者:中國對非零關稅政策體現擴大開放決心 為非洲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日報網7月10日電 中國持續深化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系。中方愿通過商簽共同發展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推動非洲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對此,非洲學者和企業家認為,此舉體現了中方擴大自主開放的決心和行動,將為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發展新機遇,注入增長新動能,也為全球貿易發展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加納智庫非中政策咨詢中心(ACCPA)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表示,這是“非洲歷史性機遇,彰顯中國堅持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原則”。面對當前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的國際環境,中國繼續深化中非合作、推進貿易自由化,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為動蕩中的全球經濟注入了信心與正能量。
5月22日,工人在盧旺達東方省恩亞加塔雷地區篩選辣椒。(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實際產業層面看,非洲出口結構也在快速提升品質:從盧旺達干辣椒、肯尼亞牛油果、貝寧菠蘿、馬達加斯加羊肉,到馬拉維花生、莫桑比克堅果、加納黑皂……琳瑯滿目的非洲商品正跨越山海,不斷豐富中國百姓生活。同時非洲水產、農產品等出口企業也構建起較完整的價值鏈體系。
談起辣椒出口,盧旺達菲舍爾全球公司總經理赫爾曼·烏維澤伊馬納第一個想到的目的地是中國。他的公司每年對華出口兩三百噸干辣椒,目標1500噸。烏維澤伊馬納立下“小目標”的信心來自于中國對非零關稅政策。“中國是非洲真正的朋友。零關稅降低出口成本,為農民和企業帶來更多利潤空間。”
“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外開放政策有助于馬達加斯加的優質羊肉出口,將幫助牧戶脫貧增收。”馬達加斯加農業和畜牧業部農業和畜牧業總司長米歇爾·阿農德拉卡表示,相較于初級農產品出口,加工制品出口能夠增加產品附加值,創造更多外匯收入。馬達加斯加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在農業等領域合作,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切實增進人民福祉。
6月3日,在肯尼亞姆洛隆戈乞的威創電視機廠,一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圖片來源:新華社)
“那是難忘的一天。我們第一次將公司生產的蜂蜜運往中國,每個員工都很振奮。”回憶起去年歲末首批坦桑尼亞蜂蜜輸華啟運時的情景,坦桑尼亞未來企業發展公司負責人姆波內拉記憶猶新。他表示,得益于中國的零關稅政策和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等舉措,坦桑尼亞蜂蜜進入中國市場更加便利,可以“讓中國消費者品嘗來自坦桑尼亞的‘甜蜜’”。
中國對非零關稅政策不僅促進了非洲擴大出口,而且有利于攜手構建非洲本地價值鏈,支持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提升就業與技能水平。
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塔費拉高度評價中國對非零關稅政策:“這項舉措既能讓更多非洲特色產品進入廣闊的中國市場,也有助于提升非洲工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