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 | “小院高墻”擋不住中國創新發展步伐
美國商務部網站調整了其5月12日發布的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將“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調整為“警告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包括特定華為昇騰芯片的風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行為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嚴重威脅全球半導體產供鏈安全穩定,嚴重沖擊全球科技創新。給別人“下絆子”,不會讓自己跑的更快。這種以單邊保護主義手段,妄圖圍堵、孤立其他國家的做法,終將損害美自身產業競爭力,其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年來,美方打著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構筑“小院高墻”,企圖封堵中國科技上升路徑,阻滯中國產業升級。面對無理打壓,中國用行動證明,美方行為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那些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不懼打壓,源于產業和市場的強大支撐。
8年前,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之后,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遭遇全方位“圍堵”。“卡脖子”激發“自強雄心”,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奮力攻關,完善產業鏈條體系,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國產芯片沖破封鎖,國產5G手機橫空出世,國產操作系統不斷“進化”。歷經風雨,中國逐漸補齊“缺芯少魂”的短板,電子信息產業韌性有效增強。
龍芯CPU生態迭代提速、盾構機有了大直徑主軸承、激光器關鍵部件實現突破……今天,在工業軟件、重大裝備、科學儀器等領域,處處有奮起直追有力回應的創新創造。近日,鴻蒙操作系統首次在電腦端亮相,該系統從內核層開始全棧自主可控,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以產業和市場為后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向奔赴”,中國持續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不懼打壓,源于中國科技創新積蓄的勢能。
回望來時路,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國產大飛機到量子計算,中國的發展始終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礎上。直面挑戰,增強了我們的精神、意志、力量,鍛造了我們的志氣、骨氣、底氣;激發創新潛能,以“非對稱”戰略賦能科技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創新中國腳步豪邁。
經過多年沉淀,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人工智能、無人機、新能源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從跟跑向并跑甚至領跑轉變。
看投入,研發經費年年上漲,去年超過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看人才,研發人員數量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是30多年前的10多倍;再看專利,中國是全球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10年間,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攀升至第十一位,是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不懼打壓,源于對科技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
當今世界,科技合作日益緊密,形成了難以分割的創新鏈條。以智能手機生產為例,就凝結了芯片、攝像頭、高端機床、模具制造等各種工藝環節,匯聚了從實驗室到車間的無數智慧。一些基礎性、長周期、分工復雜的創新或產業,單憑一個國家的力量難以完成。
美方編織“科技鐵幕”,這種做法悖逆科技開放合作大勢,不僅無法讓美國變得更好,還會極大削弱其全球競爭力。近期,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接受媒體采訪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無法進入這一市場將是巨大的損失。”強迫美國企業與中國“脫鉤”,肆意打壓中國科技發展,不顧市場規律和科技創新趨勢的短視之舉,最終將反噬自身,圍困的是自己!
以全球視野謀創新,中國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也惠及全世界。自立自強,和合共生,時與勢都在我們這邊。
面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中國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出招”應對,超常規政策正落地見效。
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創新主體集聚……創新環境更加優化。今年以來,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就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持續優化,減輕企業創新負擔;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出符合新質生產力需求的科技金融產品……政策支撐更加給力。量子信息、腦機接口等前沿創新涌現,創新中國后勁強勁。
不被大風吹倒,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將會是“哪吒鬧海”“一飛沖天”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