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訊(記者 汪俞佳) 3月12日下午,全國政協會議最后一場小組討論,新聞出版界委員發(fā)言的熱情依然不減,建議聲此起彼伏。
“網絡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快捷高效的同時,也因本身的虛擬性,容易成為侵害公民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傘’。”一談起網絡安全問題,在互聯網行業(yè)工作多年的劉春委員立即有話要說。
“比如謠言誹謗,我自己就曾深受其害,也經常看到以白巖松委員名義發(fā)表的各種信息,是吧,巖松?”劉春的話引起會場一片笑聲的同時,也引起許多委員對網絡安全的“聲討”。
前不久,國家網信辦發(fā)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guī)定》,就賬號的名稱、頭像和簡介等,對互聯網企業(yè)、用戶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規(guī)范,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全面實名制建設正式開始。
“互聯網實名制我舉雙手贊同。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既能保證互聯網話語空間的自由有序,又能促進互聯網環(huán)境的安全清潔。最近就能明顯感覺到造謠誹謗的信息比過去少很多,巖松,你也應該感覺到了吧?”劉春的二次“發(fā)問”,把原本熱絡的會場氣氛弄得更加活躍,白巖松委員忍不住點點頭。
不過,劉春也進一步表示,盡管國家對網絡安全問題高度重視,近年來也陸續(xù)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文件,但我國現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仍然缺乏系統(tǒng)性,尚未形成立法整體規(guī)劃和基本框架。“我國網絡安全立法仍然滯后,希望能盡快制定網絡安全的基本法,跟互聯網領域有關的部門能夠依法行政。”劉春的一席話,也表達了委員們的共同心愿。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