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時代力量”為何能成臺灣第三大黨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文章,分析“時代力量”成為臺灣第三大黨的原因。黨朝勝指出,“時代力量”的“急獨”色彩不亞于臺聯黨,主要骨干的社會動員能力很強,臺面人物年紀輕、資歷淺,對民進黨尚構不成威脅。當然,“時代力量”興起靠的是“空氣票”,一旦島內社會風氣變化,也將難逃泡沫化命運。
全文內容如下:
年初島內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島內政黨格局發生巨大重組,“時代力量”一舉取代臺聯黨,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究其原因,成立僅1年的“時代力量”之所以能取代混跡政壇多年的“臺聯黨”,與島內復雜的政治與社會互動,尤其是綠營內部的新動向密切相關。
一、臺聯黨的興衰之迷
臺聯黨本是李登輝被國民黨掃地出門后,為延續政壇影響糾集一幫“兩國論”追隨者和地方派系,于2001年成立的“急獨黨”。陳水扁上臺之初,亟需一個激進政黨作為“臺獨”側翼,此前的“建國黨”早被選民唾棄,臺聯黨正好“填補空白”,并在當年底“立委”選舉中取得13席。從此,為實現“法理臺獨”李登輝與陳水扁呼應,臺聯黨與民進黨一唱一和。2004年初“大選”,李登輝率臺聯黨全力為扁助選,年底的“立委”選舉中,雙方又以“民進黨100席、臺聯黨25席,泛綠過半”(當時“立委”共225席)為號召相互拉抬聲勢。
然而,陳水扁連任的“兩顆子彈”讓人不齒,早讓李登輝臺聯黨與陳水扁民進黨之間貌合神離。加之綠營票源有限,雙方因互挖墻角、爭搶“獨”旗而嫌隙加劇!傲⑽边x舉后,臺聯黨一度“走自己的路”,以臺灣是“M型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為口號欲打“階級牌”,李登輝甚至公然否認自己講過“臺獨”,放話要效仿孔子周游列國到中原各地走一走。尤其是陳水扁在2005年初主導“修憲”強推“單一選區兩票制”,讓臺聯黨的生存空間嚴重受擠,兩黨矛盾激化。后來,陳水扁與民進黨集體貪腐事件不斷曝光,李登輝臺聯黨加入批評行列,2008年“大選”也不再力挺民進黨。馬英九執政后,臺聯黨雖與民進黨一道反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但兩黨對綠營選民和“獨”旗的競爭依然激烈。
更重要的是,李登輝倚老賣老,常對民進黨蔡英文指指點點,讓民進黨無法忍受。臺聯黨人員構成與思維都日益老化、僵化,他們的那一套早被民進黨全盤吸收,根本難以擴張選票根本盤。因此,臺聯黨走向衰敗勢所難免。
二、“時代力量”的興起之因
“時代力量”在2015年1月才正式成立,僅一年時間便在今年初的“立委”選舉中一舉拿下5席,成為“立法院”第三大政黨,而此前位列“立法院”第三的臺聯黨不見蹤影!皶r代力量”的快速興起,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急獨”色彩不亞于臺聯黨!皶r代力量”主張推動臺灣“國家地位”正常化、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憲法”交由人民全面參與制定、廢除“考監兩院”等。這些主張比民進黨的“急獨”綱領“正常國家決議文”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能與民進黨在“臺獨”上分進合擊。這樣的政黨正符合民進黨把自己從“統獨”光譜上往中間稍稍擠壓的戰略考慮。
二是主要骨干的社會動員能力很強!皶r代力量”的主要骨干長期從事“學運”、“社運”,在校園、社會都能“呼風喚雨”。尤其是近年發生的系列“社運”、“學運”,他們幾乎都是“領袖級人物”,更被民進黨及綠營媒體吹捧成“英雄”,在選舉中有較強的“明星效應”。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出現加速了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基礎的動搖,有力配合了民進黨的重新執政。
三是臺面人物年紀輕、資歷淺,對民進黨尚構不成威脅。從組織系統講,“時代力量”成立僅1年,不存在綿密的基層組織,沒有“組織票”,只有憑一時影響力的“空氣票”;從具體成員講,年初當選的5位“立委”雖是“運動老將”,但都是“政壇新秀”,能當選民意代表,但不一定能當選行政首長;從競選過程看,他們雖為蔡英文出過力,但也借助了蔡英文的助選。還一點是,他們根本沒資格像李登輝一樣倚老賣老,對民進黨蔡英文指手畫腳。
總之,與臺聯黨相比,“時代力量”不僅不會反對民進黨,還會賣力維護、配合民進黨,民進黨也根本不用擔心“時代力量”會對自己形成威脅或壓力。至于李登輝放話要整合“時代力量”另組第二大“本土政黨”,這根本是癡人說夢。因為“時代力量”根本不靠李登輝,民進黨也不愿李登輝再有更多發揮空間。當然,“時代力量”興起靠的是“空氣票”,一旦島內社會風氣變化,也將難逃泡沫化命運。(黨朝勝,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