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中結
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首映。電影很快在唐山引發震動,一時間觀者如潮。
影片熱映后,47歲的唐山人趙本華來到新華電影院打起了臨工。看電影的人太多了,影院原來的人手忙不過來,就找了他們來幫忙臨時檢票。
最長的一天,趙本華上了15個小時的班,給一批又一批人檢票。電影開場后,她卻遠遠地坐在樓梯口。她說,她不想去看,怕受不了。地震時,她13歲,父親和弟弟喪生,母親重傷。
有時候,因為要上廁所,趙本華不得不穿過放映廳,也曾忍不住看過幾眼,但很快又掉頭就走。“那些場景在腦子里趕都趕不走,又怎么會想再回憶一遍?”
偶爾那幾眼,便已使她潸然淚下。“現實比那電影中慘多了。他們家還有那么好的照片可以留著做紀念。我爸就留下一張小照片,都黃得看不清了。拿到照相館,也說沒法修了。全家要能有張照片該多好。”
7月26日上午,趙本華的繼父魏寶仁帶著她的母親來看電影。這是老兩口二十多年來第一次進電影院。魏寶仁說:“從聽說它開機后,我就想著要來看。老伴一開始也不想來,但我勸來了。歷史發生了,就要直面它。”
魏寶仁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兒子、父親和岳母。那年春節,他和喪夫的李淑珍重組家庭。兩人各自帶著兩個幸存的孩子。魏寶仁說:“那種傷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老是有人問起,我都不愿回答,連跟兒女都很少談起。”
一直到汶川地震,魏寶仁內心郁積了32年的情感才得以釋放。當時,已經年屆七十的他堅決要去災區當志愿者。當年5月18日,他獨自飛往四川。正如影片中敘述的一樣,唐山人和四川人的血淚交織在了一起。魏寶仁說:“我深知那時候他們最需要什么。我是一名醫生,能夠救死扶傷。幫助他們,就好像幫助曾經的我們。32年了,終于可以報恩了。心里的結一下子打開了。這是對我的靈魂的一次救贖。”
走出影院后,老兩口的眼圈通紅。中午,兩人連一塊錢的撈面都沒吃完。
從首映式上的萬人喊“中”,到全國放映的觀者如潮,無數觀眾坦言在觀影過程中流淚,《唐山大地震》在收獲票房的同時,也獲得了人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