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全城之力
2009年,《唐山大地震》開拍,拍攝基地設在唐山市南湖附近。數萬唐山人加入了群眾演員隊伍。他們既為了尋找往日的歲月,也為了那不能忘卻的紀念。
去年年初,幾經輾轉,宋守述終于找到了拍攝基地。此后只要有閑暇,他就騎著摩托車去基地附近轉轉。他早年學過表演,特定的時代和大地震讓他無法實現演員的夢想。但這一次,他希望能在這部電影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很快,宋守述等來了招聘臨時演員的消息。他領著兩歲的外孫女去報名,劇組人員告訴他招收范圍是5歲至60歲,“我們爺倆都不達標,但是我還是留下了聯系方式”。三天后,宋守述收到了通知。在片場拍攝幾天后,他主動找到導演,要求演一些重一點的戲,隨后,他如愿以償。
《唐山大地震》劇組在基地內復原了上世紀70年代唐山勝利路的一段街景,這讓許多老唐山人對電影充滿期待。當攝制組征集舊物時,糧票、毛主席像章、老式自行車、工作服、電視機……唐山人將各種舊物捐獻出來,有人甚至開來了老上海牌汽車。
3萬余名唐山市民成了這部影片的群眾演員。“很多人為了幾分鐘的群戲,一等就是一天,但沒有一個人抱怨。每個人都在那里靜靜地等著。”唐山電視臺記者陳亮跟蹤記錄了影片拍攝的全過程,他看到了地震在唐山人心里的重量。
有一次,劇組在唐山鷺港小區取景,要臨時占用一段公路,因阻斷交通引起許多過路司機的不滿。但司機們一聽是《唐山大地震》劇組,立即把車熄火了停在一旁,再沒有一句怨言。
有一些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為了當群眾演員,毫不猶豫地就把卷發拉直了,小伙子則二話不說就把頭剃了。陳亮說:“沒想到這些90后還會愿意為這樣的片子作出犧牲,我以為他們對這段歷史的記憶是極為淡漠的。”
讓陳亮印象最深的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被母親送來劇組“演死人”。那時已是2009年深秋,天氣寒冷,需穿外套。但那場戲拍的是地震過后的大雨,孩子衣衫單薄地躺在泥濘的廢墟里,冷水從頭上澆下來,凍得瑟瑟發抖。劇組的工作人員看著不忍心,但孩子的母親說:“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也只有6歲。我想讓她知道媽媽就是這樣過來的。經歷過這樣的場面,以后面對什么樣的苦難都可以很從容了。”
最感人的是清明節“燒紙祭奠”那場戲,長長的街巷里擠滿了燒紙的人,火堆挨著火堆,灰燼漫天飛揚。還沒開機,群眾演員們已聲淚俱下。拍完了,導演喊停,他們還是停不下來。很多老人泣不成聲,癱在地上,劇組工作人員就扶著他們蹲在地上,一起守著余燼哭訴。
戲里戲外,唐山人已分不清楚。他們在傾全城之力,為了電影,更為了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