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心態陷自己于不利
香港中評社近日刊登評論文章稱,韓國在嘗到了延坪島炮擊的“甜頭”后,認定朝鮮已被其“不惜一戰”的勇氣唬住,失去了和其對等博弈的心理本錢,因而想拿出“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勢要在心理上壓朝鮮一頭。韓國這么做其實是一種“賭徒”心態,為了眼前的一點政治利益,甘愿去冒可能引發更嚴重對峙后果的風險,長遠來看,吃虧的還是自己。
分析人士指出,眼下朝鮮并沒有在韓國一系列演習后做出任何反擊,而且還在諸多問題上作出了明顯讓步,譬如同意聯合國核查人員重返朝鮮;同意成立一個由美朝韓三方組成的軍事委員會,并在朝韓軍方之間設立熱線電話。韓國無疑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促進局勢朝著和平方向發展。相反,如果韓國誤判局勢,繼續在軍事上刺激朝鮮,那就不但會錯過良機,而且極有可能把局勢推向無可挽回的地步。
于迎麗認為,韓國堅持對朝強硬,其實是不利于半島統一和民族和解的。曾經一度想要裁撤統一部的韓國總統李明博,本月中旬兩次明確表示,“統一的步伐越來越近了”。看得出,韓國方面也是期望統一的日子早點到來。但是,在半島統一問題上,李明博政府卻犯了實用主義的錯誤。
“李明博上臺后提出的‘無核、開放、3000’的對朝政策,本身就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再到后來提出征收所謂的‘統一稅’,其實都只是算了一筆經濟賬,而沒有算政治賬和民心賬。半島統一必須是建立在自主、和平、對等的基礎之上,否則是很難實現的。”
還有分析指出,韓國不能將自己的外交利益完全寄托于美國。李明博政府應該明白,美國不想開辟新戰場,也沒有興趣再打仗,白宮希望的只是“口水戰”和“心理戰”。如果韓國一味依仗美國對朝示硬,最終倒霉的還是韓國自己,而美國是不會受到任何損害的。所以說,韓國的對朝外交,眼光不能太狹隘,必須全盤考慮,要對中國和俄羅斯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所發揮的作用給予充分的重視,這樣也好給自己留下伸展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