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方應該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兩岸軍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既需要兩岸各政黨的努力和推動,也需要兩岸人民的支持和促進,更需要兩岸軍隊的協力維護和共同捍衛。自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一直處于政治對立狀態,但同為炎黃子孫,貴為同胞兄弟,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事實上,兩岸軍人也一直在共同捍衛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共同反對中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分裂。去年的這個時候,兩岸關系正處于高危期,處在一個重大的歷史關頭;現在,兩岸關系正處于機遇期,同樣也處在一個不進則退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高危期,臺灣軍人作為臺海戰爭的最大受害者,理應站在反獨的前列;在機遇期,臺灣軍人作為兩岸和平的最大受益者,更應做出軍人特殊的貢獻。“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為早日結束敵對狀態,盡快達成和平協定,兩岸軍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極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后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推動兩岸軍事互信,共同建立臺海長久和平,為改善兩岸軍事關系多做實事。目前,兩岸軍隊迫切需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盡快結束敵對狀態、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改善兩岸軍事關系、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雙方應盡早從建立兩岸防務部門之間的信任開始,進行實質性的交流接觸,共同設計規劃《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未來發展路線圖》,開展務實合作,早日打開局面。我個人認為,這個路線圖的內容似可考慮包括設立軍事熱線、預先通報重大軍事演習、實現退役將領互訪、推動院校和智庫人員交流、共同舉辦軍事學術研討等;也可以包括協商兩岸軍事部署調整,逐步減少以至停止敵對性軍事活動;還可以包括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廣泛開展軍事合作,聯合舉行反恐演習,相互通報有關情報,合作開展海上救援,等等。這些措施,可以先易后難、先民間后官方,先個案后整體,循序漸進的程式,逐步予以推動。歸根到底,就是將兩岸軍方的交流、接觸,分階段、分領域、分層次地逐步推及到更高層面和更深層次,帶動兩岸其他關系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持續發展,為兩岸達成和平協議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奠定良好基礎。確切地說,雙方和平交流多一分,兩岸軍事沖突的可能就少一分;兩岸敵對狀態結束早一點,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礎就更牢固一些。
在此基礎上,兩岸可以從此免于戰爭。兩岸軍人不再相互為敵,兩岸軍人同屬中國軍人;兩岸軍隊建設同為中國軍事力量建設的整體部分;在中國國防建設中,兩岸軍隊是共同捍衛中國主權統一、維護中國領土完整的友軍!我們相信,只要兩岸軍方齊心努力,我們完全可以化和解為和約,化和約為和平。隨著和平的到來,兩岸關系必將出現大發展、大交流、大融合的新格局,兩岸人民包括兩岸軍人必將共用豐厚的和平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