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人攜手共建軍事安全互信的機遇已經來臨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要標志體現在:
一是兩岸領導人均提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思路,并產生交匯、形成共識;
二是兩岸領導人的積極態度,與兩岸同胞的共同意愿相互呼應,形成了兩岸關系前所未有的和諧環境;
三是國共兩黨領袖會面、兩黨互動、兩會復談、行業協商,開創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新局面;
四是兩黨、兩會本著“十六字”精神務實推進,將保持兩岸關系的可持續發展;
五是陳云林會長首次訪臺和六項協定的簽署,使兩岸關系掀開了新的一頁,兩岸在各自心理上都實現了自我突破。
兩岸之間第一次出現了這么多的利益交匯點,說到底是兩岸中國人共同努力和奮斗的結果。盡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兩岸關系發展只會越走越近,不可能越走越遠。
兩岸在事實上已經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可幸的是:兩岸之間沒有宗教沖突,沒有民族沖突,沒有文明沖突。經過20年來兩岸經貿文化等交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兩岸情勢絕不單是個打打殺殺的問題,無論臺灣社會發展還是大陸社會發展,都是在為中華民族文明進步做貢獻;臺灣的經濟建設成就和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大陸的經濟建設成就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都是中國經濟建設成就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共同組成部分。其實,大陸改革開放30年的巨大成果,也包含著臺灣同胞和臺商的辛勤勞動,它是兩岸中國人共同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臺灣離不開大陸,大陸也離不開臺灣,事實上今天兩岸已經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它標志著在半個多世紀的煎熬中,兩岸中國人選擇了從對抗走向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人會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中國自己的事情,兩岸關系將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
軍事對峙已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嚴重障礙。在和平發展中,兩岸要朝著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的方向邁進,關鍵是要建立互信。在兩岸互信關系的建立中,政治互信是安全互信的基礎,而軍事互信則是安全互信的核心。目前,兩岸敵對關系,最直接、最經常地表現為兩岸軍事對峙狀態。持續長達60年的軍事對峙,已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嚴重障礙。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已成為兩岸關系突破瓶頸、邁上通途的首要前提。隨著兩岸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思想文化交流的日益緊密,政治協商的逐步展開,兩岸軍事關系不僅完全應該,而且完全可以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關鍵是看雙方有沒有政治層面上的相互信任。這不僅需要我們改變一些陳舊的思維,也需要我們拋棄一些過時的認識。最需要的是雙方都要表現出足夠的政治勇氣。有了勇氣,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沒有勇氣,只會錯失到手的機遇。對此,兩岸軍人共同負有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