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指出,最近《環球時報》關于“臺諜策反陸生當間諜”的報道猶如一顆震撼彈,在兩岸掀起萬丈浪花。報道指出,臺灣間諜利用部分大陸學生想補貼開支的心理,主動提供“兼職”,其實是引導學生搜集和獲取大陸經貿、政治、軍事資料,讓學生想方設法通過親朋好友搜集大陸黨政機關紅頭文件、內部期刊,又或者到大陸軍用機場、港口、軍事基地附近觀察,定期搜集部隊訓練和武器裝備情況。報道還罕見地公布了策反陸生的三名臺諜的身份證資料和照片。
評論認為,雖然臺灣方面否認《環球時報》的相關報道,但有陸生證實曾被島內安全單位接觸,并說這是“廣泛存在的現象”。國臺辦也指出,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的策反活動嚴重危害青年學生安全和健康成長,嚴重干擾兩岸教育領域交流合作;臺灣有關方面應立即停止此類行為。可見,《環球時報》的報道并非無的放矢。
評論指出,臺灣自2011年正式開放陸生報讀島內大學,自此兩岸教育終于實現雙向交流,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為在臺陸生提供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是臺灣方面應盡的責任,但有媒體揭露臺當局有關單位卻以兼職為名利誘陸生,讓一些陸生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掉進陷阱、觸犯法律,甚至威逼大陸女生搜集情報,由此不禁令人擔憂大陸學子在島內的安全。
評論說,臺當局當初開放陸生入島,主要是為了解決島內大學生源不足的問題。臺灣“教育部”在1994年至2005年間實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使島內高等院校的數量暴增一倍,目前共有160所,密度居世界第一,但臺灣的出生率卻是全球最低,使教育市場出現“僧少粥多”的怪象。大陸龐大的生源是臺灣高教界不可錯過的巨大市場,但臺當局卻制訂不設獎學金、不可打工、不可考證照、畢業后不得留臺等“三限六不”政策,而且陸生加入健保的問題仍未最終解決,降低了陸生赴臺深造的意愿,導致陸生人數不如預期,如今又傳出“陸生遭臺諜策反”的消息,恐怕將進一步削弱陸生赴臺學習的興趣。
評論最后說,在臺求學的陸生應提高警惕,如在島內遇到可疑人員要求撰寫“論文”、訂閱內部刊物、搜集敏感資訊,要慎重考慮,防止被利誘,返回大陸后要及時向所在學;虍數貒野踩珯C關報告。希望臺灣方面為陸生營造安全的生活、學習環境,不要把陸生當作搜集情報的工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