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7日在臉書轉載一篇文章“到上海的新體驗”,配發感言。中評社當天以“旅美臺人震驚上海進步 林中斌吁深思警惕”為題,報道該事,又引來很多轉載、熱議。該篇文章至少于今年4月已在網上流傳,文章以真人實事,描述上海的進步與發展,痛惜臺灣的落伍,最撼動人心的話,包括“我這次算是土包子了,臺北啊!”“我已退休,不拼了,臺灣的下一代就自求多福吧!”等等。
近日臺灣媒體有一篇報道,題為“對岸談大數據 我們在講鹵肉飯”,說的是臺灣“經濟部”正在籌辦“2017臺灣鹵肉飯節”,號召全臺鹵肉飯業者參與,以“發展連鎖品牌,跨足國際市場”的事。該篇報道引述資深媒體人洪雪珍說,“對岸在講大數據,我們在講鹵肉飯”、“看不到產業政策,看不到治理方向,只聞到昨天剩下壞掉的菜散發出一股敗壞的氣味”。
對此,中評網9日發表文章說,無論是“上海新體驗”文章,或者“鹵肉飯節”報道,表達出來的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臺灣已虛耗多年,還有些夜郎自大,兩岸的“高度落差,用天差地別都不足以形容,再這樣下去,臺灣不只被邊緣化,更會遭整個時代遺忘,在未來將無法占有一席之地。”
鹵肉飯是小確幸,大數據拼未來。注重民生,搞“鹵肉飯節”,自有其作用、意義,本身并沒有什么錯。問題在于,臺灣不能只剩小確幸,不能只求生活安靜閑適;缺乏競爭意識,沉沒在政治偏執和民粹狂熱之中,無知無畏,長此下去,臺灣下一代就真的需要自求多福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