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委會的召開是民進黨的家務事,不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卻是臺灣、甚至整個東亞關心的課題,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檢視一下民進黨這個“黨內中國政策平臺”的運作。
從中委會停頓許久,又再度延期看來,民進黨始終把“選舉”擺在路線前面,這似乎相當符合蔡英文的兩岸關系由“選舉成敗”決定的論調。也就是說,民進黨人雖然總是將執政“最后一哩路”掛在嘴上,但是路線思辨與澄清,始終比不上現實選舉政治的利害重要。這可能是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贏得太輕易的后遺癥,讓民進黨人忘記執政必須有的責任與承擔。
另一方面,民進黨所謂靜觀朱立倫出牌的理由,也是非常令人玩味。很長時間,民意調查總顯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較民進黨獲得更多信賴,但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后,在兩岸問題上,民進黨似乎等于穩健派,國民黨竟成了冒進派。或許是政治形勢的一時變化,讓民進黨忘記自己在兩岸問題上并未真正獲得民眾、北京和華府的信賴。等待對手出牌,而非積極領導、主動出擊,我們在中委會延期的這件事上,看到民進黨的怠惰與大意。
蔡英文在臉書上寫著:“歷史不是直線前進的,但是當有智慧有決心的領導人推動后,歷史的確會前進”。從民進黨中委會的停頓與延期,我們看不到民進黨具備了“有智慧有決心的領導人”,那么,民進黨的邁向執政之路,真正會“直線前進”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