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提出以下作法供參考:
首先,島內民眾宜以鼓勵代替指責的角度來看待臺商。當前是無商不“艱”的時代,當臺商正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奮斗之際,當局宜多發表肯定臺商的談話,并以實際行動邀請工研院在技術升級、貿協在市場拓展、銀行在融資等方面,共同提出對臺商具體可行的聯合服務,并央請民間社團多舉辦頒獎活動,媒體也宜正面報道臺商的成功轉型作為來鼓勵、肯定臺商,為其加持。
其次,當局宜針對不同類型的臺商給予不同的輔導協助,如“經濟部”、“金管會”與海基會等應成立“專責小組”,主動尋找可能回臺上市業者加以輔導;也可透過海基會、工總及同業公會等主動尋覓準備回臺投資的“中堅”企業;而對于欲拓展大陸市場的連鎖業者則透過生產力中心與顧問業的協助,加強其擴展實力;針對無法轉型的老化臺商,宜設立專業服務團,協助業者收攤,保留其資源實力,俾回臺繼續貢獻其所長與經驗。
第三,臺商宜擴大策略聯盟,以相互取暖方式度過經濟寒冬。尤其是龍頭企業可透過中衛體系及中下游的供應鏈體系,相互在資金、產銷、研發及人力應用上,打破門面,伸手相互支援。等到景氣恢復后,可借現有的聯盟體系的相互投資,壯大企業競爭的基礎。這些作為若有政府與金融機構及技術指導單位等在背后積極協助,成效將更大。
此外,創新突破仍是臺商安身立命之所在,尤其在服務創新上,更有寬闊的空間。習于制造業的臺商,宜向連鎖業與服務業學習。因為在制造服務與售前、售后、物流及設計服務上,皆比傳統的開源節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文創軟實力以及云端網路服務,更是臺商要學習的重點。如此,臺商才有再創第二春的本事。
最后,臺商宜盡速培養專業的接班經營團隊。臺商要努力的不只是培養接班人,更要協助接班人建立既創新又專業的經營團隊,才是接班成功關鍵之所在。創辦人、接班人及經營團隊的三方密切配合,才能讓臺商有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