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周報1529期指出,美國的主流意見認為,在軍事與安全領域方面,大陸可以考慮解除針對臺灣一個旅的短程導彈,或凍結瞄準臺灣的導彈數量,以展現善意,此外,就有關兩岸直航的協商談判,可以考慮納入軍事安全人員,參加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陣容,討論如何避免軍事性意外與誤會、人道救援,以及通訊聯系等安全事宜。
社評指出,美國對于兩岸軍事安全的思考,由此表明是極為膚淺的,是從表面緩和兩岸關系的角度來出主意的,這不是基本解決問題的意見。實際上,美國也不期盼兩岸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結束敵對狀態,這是從美國的利益來考慮的。但是,對兩岸而言,不妨看作是兩岸結束軍事對峙的第一步思考。
對于如何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的狀態,社評相信大陸早已胸有成竹。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周報1529期指出,美國的主流意見認為,“中國崛起”是臺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現實,但臺灣當局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兩岸關系,與美國及國際社會積極發展建設合作關系,并以經濟策略措施吸引大量外國投資,其實臺灣不必畏懼“中國崛起”。只要臺灣方面不以激烈的“臺獨”策略挑釁大陸,美國與亞太各國都會愿意與臺灣加強軍事安全合作。
社評認為,兩岸關系今后不會出大問題,這是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之后能給兩岸乃至美國、世界各國帶來的信心。美國這樣的意見是很直率的:一,“臺獨”策略使得美國束手無策,無法支持。二,“臺獨”不僅不能遏制“中國崛起”,反而有助“中國崛起”。三,“中國崛起”對臺灣應該是機遇。抓住了,大有益處。
對于這方面的意見,大陸應該有同感。“臺獨”是兩岸關系,也是中美關系的最大危害。
社評總結,馬英九贏得選舉之后,美國各個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是這樣的:
一,很謹慎、很小心。美國的方方面面,明顯地都壓低調子,對臺灣問題的評論不多,一些大嘴巴都閉口不語。從馬英九突然提出要訪問美國,到美國嚴密推敲最后拒絕了的事件來看,美國采取了謹慎、小心的對策。既不急躁,也不怠慢。
二,很樂觀、很主動。對于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之后的兩岸關系,美國的主流意見是樂觀的,是樂見其成的。懷疑也有,恐懼也有,但至今為止,這沒有形成激進的反對意見。要注意到的是,在如何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方面,美國智庫是主動在提建議的。
社評最后表示,對于美國的摸骨算命,兩岸如何對待?不迷信、不拒絕、不忽視,這樣的三不態度是否好一點?畢竟,今后兩岸關系與美國,是互動的,是互濟的,也是互相制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