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還有人不理解,為什么別人可以搞量化寬松和“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中國卻不能照葫蘆畫瓢?事實證明,盲目放水的經濟體大都吃到了苦頭,反證了強刺激的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遠;不尊重經濟規律的做法也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只有順大勢、謀大事,把握經濟發展的新方位,增強市場預期的穩定性,加緊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才能讓中國經濟躍升到更高水平。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堅實步伐,讓我們今天盤點經驗教訓時更加篤定:宏觀調控的成功,不能局限于具體政策的一招一式,也不能簡單評判預調微調的得與失,而應放到經濟工作的全局觀察思考,探求背后“管總”的方法論。比如,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大背景出發想問題、做決策;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運用“兩點論”“重點論”作分析、下判斷;堅持問題導向與底線思維,防患于萌發之時;避免刻舟求劍,必須跟上生產力發展的節拍;對各種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數,既要有所作為,又要量力而為,等等。相比刺激經濟之“魚”,“中國方案”中的方法論之“漁”,更值得各級治理者慎思、明辨與篤行。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2017年經濟工作的目標與方向已定,關鍵是狠抓落實。當前主要領域的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對外開放布局進一步完善,供給側改革深化正待發力,迫切需要我們熟稔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與方法論,保持戰略定力,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4日 05 版)
下一頁【延伸閱讀:宏觀調控引領新常態】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