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河南鄭州、四川峨眉、福建福鼎、重慶等地,都發生過非法養殖的眼鏡蛇出逃事件。這些不速之客,有些鉆入居民區,有些潛入附近村莊,最終都把人們嚇得夠嗆,鬧得居民寢食難安。最終處理時,往往要出動公安、消防、衛生、林業等諸多公共部門進行拉網式排查。其陣仗,真不輸“專項整治行動”。
眼鏡蛇出逃已非小概率事件,甚至有些發生出逃的養殖場具備主管部門的養殖許可證,屬于合法經營。但在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間,養殖戶們大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更有甚者,把眼鏡蛇這種需要較高技術的養殖等同于雞鴨魚的養殖水平。這樣的后果,往往是讓充滿毒性的眼鏡蛇被“天生天養”。如此的散漫和無知,又怎么不會出問題?
眼鏡蛇頻頻出逃,最終是由政府出錢出力消除隱患,這種無奈,幾乎成了定式。再想到,發生眼鏡蛇出逃后,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養殖戶必然是選擇捂蓋子。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事發之后會出現長期的無作為真空,這對于公眾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與其總是當“救火隊員”,相關監管部門不如把工作前置,把監管的“藩籬”扎緊些,加大力度去排查存在隱患的蛇類養殖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現在萬幸的是,目前逃跑的眼鏡蛇還未傷人。但一旦有人被毒蛇所噬,恐怕就為時晚矣。
下一頁【延伸閱讀:【專家談】技術自主創新是實現網絡強國的重中之重】[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