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萬里海疆巡禮》采訪團在臺北專訪了臺灣師范大學教授王冠雄。身在四面環海的臺灣島,王冠雄把自己的重點研究方向確定為海洋問題。面對當前中國遇到海權挑戰,王教授提出兩岸共同海上維權三步走的思考建議。
" />兩岸攜手海上維權可分近程、中程、遠程三步走
記者:剛才您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共同維護權益、共同開發的同時,我們還面臨著一個海上安全利益的共同維護,就是共同的保護我們人民的生命財產。那確實此前也發生了菲律賓那樣的一個事件,所以我覺得您說的共同維護生命安全這方面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更大范圍上,就是說共同的保衛我們的這個海洋權益、保衛我們的主權領土、保衛我們的海上安全,您覺得還有什么更推而廣之的,要進一步做的建議么?
王冠雄:事實上還有一些可做的,舉例來講,兩岸之間在共同執法的這種層面上,或者說還會有一些更深一層次的共同管轄的事物。雖然在目前來講,感覺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不過我覺得兩岸之間如果能夠從一些比較簡單的事情著手的話,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我大概會把它區分為近程、中程、遠程三個步驟。我覺得近程的部分,應該馬上做的就是漁業資源的開采、共同管理跟維護;第二個是救災、救難的問題;第三個我個人認為是在海洋的環境保護。因為經濟開發對于環境的破壞跟影響,我相信在任何的國家的發展里面都是一樣的。那么今天對于兩岸來講,我們也同樣的對于經濟發展有強烈的需求,于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對環境保護要給予用心,這一定是重點。
在中程的部分,就是對于我們剛剛講的,包括資源利用、救災救難、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共同管轄,也是可以進一步去思考的。我為什么會把它界定在中程,因為這些事情是屬于功能性的,政治性的色彩會相對弱一些,兩岸之間可以做思考的多一些,碰到的障礙也少一些。
遠程的話,我個人認為,可能會進一步的涉及到法律的層面。舉例來講,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部分,因為畢竟它是一個會被消耗的能源,因此兩岸之間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理解的話,可能我們會耗費更多的功夫在里頭。我還想到相當敏感的兩岸軍事合作,也要放到一個最遠程的進展里。如果兩岸之間能夠盡量先在近程的部分累積更多的信心、互動、共識的話,那我覺得往下一步的邁進,應該是會變得比較可行一些。
(中國臺灣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報道記者何端端,特約記者李建偉、徐秀林報道)
[責任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