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于1665年的臺南孔廟被稱為“全臺首學”,開啟臺灣儒學先聲,其模仿中國古代宮殿的建筑格局坐北朝南,氣勢恢宏莊嚴,歷經多次修葺,大致保持舊制。庭院內外古樹蒼郁,更添莊嚴氣息。
訪問團一行游覽大成門、明倫堂、大成殿,并“入廟隨俗”向至圣先師牌位鞠躬行禮,仔細觀看清朝皇帝題寫的“萬世師表”(康熙)、“與天地參”(乾隆)、“德齊幬載”(咸豐)、“斯文在茲”(光緒)等御匾。
在孔廟以成書院,蔡武仔細閱讀“文廟樂局的歷史沿革”,許耿修向他介紹了清代地方士紳捐資、購地,并往閩浙聘師、從山東曲阜傳來禮樂古制的舊事。蔡武饒有興致地詢問了書院現今維持運營的方式以及書院成員所負責的孔廟祭典“六佾舞”保存狀況。書院理事會理事長專門取出上世紀30年代自曲阜學習、在臺灣印刷出版的《圣廟釋奠儀節》,請蔡武翻閱。
步出孔廟時,蔡武對隨行記者連聲贊嘆,臺南孔廟對于國學的保存、傳承很有特點,保存很不錯。
隨后,蔡武步行至相鄰的臺灣文學館,在這里他與前來戶外教學的臺南幼稚園小朋友熱情打招呼,4、5歲的小朋友們“蔡爺爺好”稚聲稚氣的問候也讓蔡武喜笑顏開。館內保存有臺灣各時期的文學足跡,他側耳傾聽古老播放器中以荷蘭語節錄的“熱蘭遮城日記”,并從細節中觀察這棟古老建筑在今天的重新規劃利用。
在參觀赤崁樓,了解荷蘭人侵占臺灣及鄭成功在此終結其38年統治的歷史后,蔡武接受了媒體訪問。他說,訪問團此行有機會到臺北、臺中、南投、臺南學習參觀,對于臺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特別是今天到臺南看到鄭成功收復臺灣留下的遺跡,更說明“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不爭的史實。
在回答“您是否喜歡臺灣”的提問時,蔡武說,寶島非常美麗,民風淳樸,中華傳統文化中間好多傳統道德、價值觀在民眾、社會中保存,繼承得非常有特色,值得我們認真借鑒、研究。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