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功舉辦了“2014山東(濟南)臺灣名品博覽會”。5月29日至6月1日,460余家臺灣參展企業、1500余名臺商來濟南市參加臺灣名品博覽會,吸引了10萬多人前來采購洽談,達成多個合作意向,濟南市與臺灣在商貿流通領域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增強。
7、臺屬聯誼會順利換屆。12月9日,濟南市第四屆臺屬代表大會暨臺屬聯誼會換屆大會在龍奧大廈召開。市委副書記雷杰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總結了過去5年全市臺屬工作,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濟南市臺屬聯誼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四屆臺屬聯誼會理事會,劉棟當選為會長。
8、“臺資企業走訪季”活動富有實效。以“進臺企、送政策、解難題、促發展”為主題,深入臺資企業進行走訪、座談,共發放征求意見表150多份,匯總各類意見建議30余項65條,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25項。
9、文化教育等各領域交流活動精彩紛呈。濟南市應邀赴臺交流91批459人次,來濟南市參訪交流團組58批723人次。和諧中華·第五屆海峽兩岸經典文化推廣會演在兩岸四地同時舉辦,臺灣地區領導人吳敦義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臺南市黎明高中、桃園縣大華高中、臺北市稻江護理家事職業學校75名師生來濟南市參加第十一屆“齊魯風·兩岸情”優秀中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
府學文廟被授予山東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來源:濟南臺辦)
10、對臺宣傳網絡建設有了新起點!镑攘θ恰本W站實現改版升級,打造了具有濟南特色的對臺工作網絡平臺,全年網站發稿401篇。臺灣名品博覽會期間,臺灣6家媒體共發稿34篇,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展會盛況。臺灣《聯合報》全面報道濟南市縣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臺灣中天電視臺拍攝、播出了濟南城市專輯,實現了濟南市在臺灣主要電視臺播放城市宣傳片的突破。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調研課題成果。
11、濟南市與臺灣基層交流互動頻繁。我市社區管理參訪團在基隆舉辦了第二屆“濟南基隆鄰里節”、“大美泉城·濟南園林風光展”等活動,兩地四個社區簽署了交流合作協議。由21名里長、社區理事長及志工負責人組成的基隆市基層管理參訪團,走進濟南市青年東路等社區,開展“走親訪友”聯誼活動,與居民面對面交流。海峽兩岸溫泉產業論壇、臺灣金門縣旅游和特產品推介會、濟南臺南婦女菁英論壇、嘉義青年志工公益交流夏令營、臺灣青少年愛心傳遞自行車公益騎行和首屆海峽兩岸社區營養與健康研討會等活動也各具特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2、進一步加強應邀赴臺審核管理。嚴格執行出境管理的有關規定,轉發了中央臺辦《關于進一步提高對臺交流工作質量和效益的意見》。健全完善《濟南市因公赴臺審批管理制度》,自2014年開始,對應邀赴臺交流項目實行年度計劃管理,對沒有實質內容的團組一律不予審核上報,確保應邀赴臺交流取得實效。
13、服務臺胞臺屬推出了新舉措。召開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頒布實施20周年座談會。濟南市公安局制定出臺服務臺胞十項措施;濟南市人社局專門就臺資企業人才招聘、勞資用工政策法規等進行調研座談,制定出臺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來濟南市發展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設立“引進臺灣人才智力試驗區”,成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濟南市民政局劃撥專項資金用于救助特困臺屬;濟南市國稅局開展了“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全年受理臺商投訴協調案件25件,已辦理完畢23件,協調解決臺胞臺屬遺產繼承糾紛、子女就學、尋親、房產證辦理等困難救助事項20多起。
14、機關建設取得了新成績。組織選派臺辦系統干部參加上級臺辦對臺工作培訓、市委組織部干部培訓和其他業務培訓,參加全市德廉知識測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結對幫扶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光伏發電蔬菜大棚項目完成簽約。市臺辦繼續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被授予第五屆山東文化創意產業交易博覽會先進組織獎、市直機關廣播操比賽二等獎和優秀組織獎,15家臺資企業被評為“山東省百強臺資企業”。(中國臺灣網、濟南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