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制度,暢通臺協發聲渠道
青島市臺辦從建立工作機制入手,發揮臺協在溝通政府和臺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暢通在青臺資企業的發聲渠道,關心支持在青臺資企業發展。
一是堅持市領導與臺商座談會制度。堅持每年兩次召開市領導與臺商座談會,青島市臺辦負責邀請市政府分管領導和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商務局、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青島海關等市直有關部門分管領導,市臺協負責召集臺商代表,市領導與臺商代表進行座談。發揮臺協的作用,召集臺商對青島市經濟建設提出建議、反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問題,由參會市直單位對臺資企業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不能現場解答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匯總整理后呈報市政府領導,由領導批示進行督查辦理。近年來,針對臺資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先后開展了“臺資企業服務年”、“為臺資企業土地等方面工作排憂解難服務”活動,幫助臺資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60多件,解決臺資企業涉及土地問題的求助事項16件,受到了臺資企業的好評。
二是人大政協領導堅持定期視察臺資企業。請示市人大、市政協領導,提出合理建議,每年組織代表、委員視察走訪臺資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困難問題,提出幫助臺資企業發展、擴大青臺經貿交流合作的建議提案。《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實施以來,協助市人大常委會領導開展調研,監督、檢查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依法維護臺胞合法權益的情況,督促解決臺胞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是推行重點臺資企業聯系制度。進一步完善了臺資企業信息庫,市區兩級分別建立了臺資企業聯系制度,由市區兩級領導和臺辦領導干部親自聯系重點臺資企業,建立工作聯系卡,方便臺資企業溝通聯系。推動聯系臺資企業工作的制度化、經常化,領導定期帶隊深入重點臺資企業,看望臺商、了解情況、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市分管領導每人重點聯系10個臺資企業,市臺辦領導每人重點聯系5個臺資企業,市臺辦各部門負責人重點聯系3—5個臺資企業,定期走訪、及時了解臺商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切實改善了臺資企業的投資環境。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