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結構、重布局 推動臺資產業集聚優化
2013年,蘇臺產業合作在高平臺上取得新的進展。全省新批臺資項目626個。截至2013年底,江蘇已累計批準臺商投資項目超過2.45萬個,超千萬美元項目5500多個,實際到賬臺資超過630億美元,占大陸吸引臺資總量的1/3以上。蘇中、蘇北和沿海地區協議利用臺資、實際到賬臺資和臺資大項目三項指標持續上升,蘇南地區吸引臺資質量穩步提高,臺資產業區域布局日趨合理。以展成科技、實聯化工、臺灣永豐銀行為代表的一批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落戶為標志,江蘇臺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與此同時,落戶江蘇的臺資企業也正在不斷做大做強。根據臺灣《工商時報》委托“中華征信所”對“2013年大陸臺商1000大”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江蘇共有343家臺資企業入圍,營收總額達1.159萬億元,雇用員工總數超過95.63萬人,三項指標均位居大陸各。▍^、市)之首。入圍的江蘇臺企家數占千大的34.3%,營收總額占千大的28.7%,員工總數占千大的28.8%。在江蘇投資的仁寶系5家企業合計總營收超過2300億元,緯創系3家企業合計總營收超過1300億元。
2014年,我們將以深入實施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百千萬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強蘇臺產業互利合作和融合發展,從單向的招商引資向雙向產業合作拓展,從傳統的項目合作向彼此的經濟交融發展,著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合作,擴大金融保險、物流分銷、文創設計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合作,促進品種改良、生態觀光等現代農業領域合作,加快形成全省臺資產業集聚新亮點。加強分類指導和跟進服務,推動臺資錯位發展,提升蘇南地區利用臺資質量,引導臺資向蘇中、蘇北及沿海地區有序擴張。推動蘇臺兩地企業通過交叉持股、技術聯盟、專利許可、共創品牌等方式,探索促進深度合作的新途徑,讓更多的臺灣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在合作中受益。
重引導、高起點 助力臺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改革是發展的源泉,創新是成功的動力。2013年,江蘇著力打造臺企創新發展新高地,深入實施臺資企業“三自主”轉型升級工程,推動臺資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申報自主知識產權,創立自主品牌,推動大中型臺企建立研發機構。省臺辦積極幫助152家臺資企業向省有關部門提出了408條政策專項申請。2013年,全省共有60家臺資企業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5家臺資企業建立省級研發機構。蘇州市認定的462家外資研發機構中,臺資企業有172家,占了37.2%。2013年6月,臺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在南通成功舉辦,為助推臺企轉型發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起床戴海昌眼鏡,早餐喝旺旺牛奶,吃元祖蛋糕,穿達芙妮皮鞋,騎捷安特上班,用宏碁電腦,打HTC手機,加班了來一碗康師傅,回家做飯用櫻花廚具……。一大批臺企名牌落戶江蘇大地,它們在蘇臺交流合作中孕育生長,也在創新發展的土壤里蓬勃壯大。如今,在江蘇臺資企業已經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4個,江蘇省著名商標29個。
今年我們將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和幫助臺資企業申報落實一批國家和省有關政策專項。積極推動全省大中型臺資企業加大各類研發機構建設力度,提升臺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實現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持續增長。引導支持臺資企業創立自主品牌,新增一批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企業)。組織開展“江蘇臺企自主品牌巡禮”專題宣傳活動,提升江蘇臺企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責任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