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兩江模式
兩江新區能否真正成功,科學的產業定位是關鍵。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家智這樣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據上海證券報的調查,兩江新區的功能和產業定位是以創新為最大特色。
本報記者獲悉,在兩江新區技術力量、產業工人條件等優良的基礎之上,其發展的產業模式將實現5+3的戰略性創新布局,即“壯大既有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儀器儀表等優勢產業,實施5+3戰略性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災備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
創新的底子來源于兩江新區原本就不錯的產業基礎。兩江新區2008年戶籍人口約130萬人,人均GDP超過32000元,是國務院2007年新批準的《重慶城鄉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產業布局重點拓展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區,以及國家級內陸保稅港區,具備在西部及內陸地區率先開發開放、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
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兩江新區還有一大歷史使命,那就是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重慶社科院區域中心主任李勇告訴上海證券報,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戰略產業已經劃入兩江新區的規劃之中。
謝家智認為應將新能源產業發展作為該區核心功能定位選擇,而“新”、“高”、“活”則應該是兩江新區產業定位的三大原則。新能源戰略的實施,能夠為重慶帶來巨大的市場。以核電、風電為代表的高效清潔發電裝備和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據謝家智院長介紹,“新”主要指新產業。新產業的布局既要有助于重慶的產業優化,更要凸顯開發區自身的產業特色。重慶總體上傳統產業比重過高,亟須拓展新興產業,作為最大的新型開發區,在產業定位上切忌低水平的產業重復,應該以發展新產業為導向,以充分發揮新區的產業引導和升級功能。“高”主要指產業發展的高標準。新產業發展風險較大,新產業主要以技術和裝備為核心競爭力!盎睢敝饕府a業發展方式、產業發展政策及配套靈活等。
在調查采訪中,記者還獲得了一份兩江新區的區位圖,該圖明確地顯示出重慶市政府將在兩江新區內構建十大功能區、三大板塊的具體規劃。其中,三大板塊分別是現代服務業板塊、都市綜合功能板塊和先進制造基地板塊。
與此同時,重慶渝北區將獲得重大發展機遇,它也是最值得各方關注的地帶。在兩江新區規劃控制區域里,有817.88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在重慶渝北區內,占整個兩江新區面積的70%。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兩江新區帶來的最大商機將“落戶”渝北區。市長黃奇帆去年底有一次在渝北區調研時稱,市政府未來將在渝北區布局五個重大項目,今后數年,政府在渝北的投資將高達數百億之巨。
渝北區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這五大項目,“第一大是機場,10年后的江北機場的客運量將從目前的1000多萬人次向6000萬人次發展;其次是保稅區,第三是城區開發,第四是悅來會展中心,第五則是龍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