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領銜長三角“經濟轉身”
長三角規劃明晰新興產業布局,除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國家背景外,同樣具有其內生動力。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曾表示,國際金融危機表面上看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則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長三角地區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隨著長三角逐漸邁入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這一經濟模式的困境日益凸顯。土地、勞動力、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資源集中型產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在內外因的雙重夾擊下,經濟發展方式不轉變,產業結構不調整,長三角產業發展極有可能出現停滯甚至倒退的傾向。”南京大學長三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志彪認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根基是產業轉型升級,因此發展新興產業成為長三角規劃的著力點之一。
新興產業是指關系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導向性和動態性特征的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資源集約等特點,也是促使國民經濟和企業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