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大國與貿易強國的關系看,外貿發展方式需要戰略性轉型。貿易大國是貿易強國的基礎。實現貿易強國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戰略目標。2009年我國出口居世界第一,進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貿易大國,但大而不強。國際經驗表明,貿易強國最顯著的特征是其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在政府、行業、企業、商品四個層次上均具有強大的協調能力和競爭力。我國在“四個能力”上與貿易強國還有較大差距,亟待提高。一是出口商品競爭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產品;二是企業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注重從數量價格競爭向質量品牌競爭轉變,培育一批組織化程度高、國際競爭能力強的跨國公司;三是行業組織協調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注重從價格接受者向價格制定者轉變,培育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行業內有威信的商協會組織;四是政府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注重從接受既定規則向主動參與國際規則轉變。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關鍵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既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變革,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觀念變革。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環境,建立工作機制,在“加快”上下功夫。
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要強化“四種意識”:一是改革意識。改革是加快轉變的根本途徑,僵化守舊沒有出路。要加快改革制約外貿發展的管理體制、促進體制、公共服務體制等體制機制。二是開放意識。開放是加快轉變的外部條件,關起門來沒有出路。要繼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準確把握全球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拓展外貿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創新意識。創新是加快轉變的不竭動力,墨守成規沒有出路。要結合客觀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外貿發展后勁。四是發展意識。發展是加快轉變的根本目的,停滯不前沒有出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能用發展的方法去解決,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
完善政策環境。政策是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要加快完善“四方面政策”,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環境。一是在財稅政策上,穩定財政對外貿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優化關稅結構,發揮關稅的宏觀調控作用。二是在貨幣政策上,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和規模,積極開展海外人民幣業務,穩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進程。三是在金融政策上,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外貿發展;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降低保費費率水平,擴大對風險國別和市場的承保范圍。四是在貿易政策上,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多雙邊和自貿區談判;積極研究全球氣候談判對我國外貿發展帶來的影響,提前研究調整相關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