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測算,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資金需求在4700億左右,這樣的投資規模將使得2010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加約18%,直接拉動GDP上升1.3%左右。如果進一步考慮到對上、下游鋼鐵、水泥等的行業杠桿作用,那么保障性住房對GDP的貢獻將會更大。從這個角度講,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將為2010年下半年以及2011年中國經濟在平穩回落時期發揮積極的對沖作用,也是避免宏觀經濟出現大幅回落的重要動力之一。
從趨勢來看,這一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時期會較2007年-2010年這一輪周期中的調整階段要長,這是因為2009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迅速被大規模的信貸投放拉起,而2010年和2011年不太可能再出現這樣異常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因此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應當高度關注,至少在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階段應當保持適當加速的態勢。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2010年四季度以及2011年的大部分時間處于調整狀態,那么可能會使得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進而使得在2012年或者以后房地產供求缺口增大,加大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壓力,此時如果有較為充足的保障性住房供應,可以部分平衡這種顯著的供求缺口。
對于開發商而言,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將為之提供新的發展空間。雖然保障房建設利潤率較低,一般為3%—5%左右的水平,但是隨著政策層面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大力推進,未來保障房的需求量與建設量將呈現大規模增長,而且供應的收入群體也比較穩定。且開發商參與保障房建設,在資金來源和土地供給方面都將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相比當前不斷受到調控的商品房市場,3%—5%這樣的收益率水平不僅可以成為開發商獲取盈利的過渡模式,而且也可以作為一種長期的發展方向,為之提供相應的盈利空間。(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