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探討與美國簽訂“中美雙方貨幣互換協議”的可能性。目前,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200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為3377.9億美元,占美國對外進口額的16%。如果中美能夠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即使一部分采用人民幣結算,其規模也將達到近1900億美元。這不僅能夠降低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貿易融資領域對美元的需求,而且能夠起到維護美元/人民幣匯率穩定、確保我國外匯資產安全及適度減少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作用。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我們可以考慮向美方提出相應要價,對中美兩國來說,這將是一個雙贏的戰略選擇。
第四,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動態穩定。面對美國的政治壓力和美元貶值的風險,管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匯率水平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保持匯率的雙邊小幅波動。這是因為,大幅的單邊升值預期勢必會引起規模巨大的國際資本流入,給我國宏觀政策制定造成困難,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五,積極推進國際貨幣體制改革,增加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在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國掌握著“金融霸權”。可見,現有國際貨幣體系不發生結構性改變,匯率政策受制于美國的現實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最終解決,還需要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只有成為國際貨幣,才能最終避免陷入匯率政策的被動局面,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夯實金融力量,保護我們的物質財富。因此,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朝著有利于人民幣發展方向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長期、重大的戰略課題。(轉自上海證券報 作者單位: 中國銀行 宗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