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是作為研究者,您深諳里面這一切,但是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如果我作為患者來說,我家邊上有一個社區醫院,我們不去社區醫院,是因為沒有好大夫,但如果說注冊醫生能夠出來,到這個社區醫院來給我們看病的話,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而且你看又可以增加醫生收入,又可以提高醫生的社會地位,還可以解決我們患者非常實際的需要,有什么不好呢?
李玲:
就要我剛才說的,當然對一般的內科醫生可能沒有什么太大的風險,但是對于外科醫生它就會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這個可能就是對我們現在整個醫院的管理體制可能都是一個挑戰。
主持人:
接下來說到職業注冊醫生的這種多點執業的問題,我們不妨再連線石院長。石院長,剛才我們在說到醫生出去走穴,我們不妨這么比喻,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您希望您醫院里面的醫生到其他醫院,比如說社區醫院給更多的病人看病嗎?
石應康:
應該說這個需要研究和探索。我也是一位醫生,我覺得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多點執業可以增加收入,關鍵是這個收入,如果這個動力僅僅是收入的話,那么這個收入是誰來付費,那一定是在我的單位里面付給我的時間的工作的報酬和我出去做外面的報酬誘惑力更大,收入更高,如果這個付費是老百姓來付費的話,可能就存在一個問題了,因為這次醫改應該是消除醫患對立,促進社會和諧,如果老百姓因為多點執業要多付出一部分費用的話,那可能就跟宗旨有所違背,而且管理上也比較困難。所以我覺得應該是研究和探索。
主持人:
我想再說到您個人的角色,因為我們知道,像這種大型的公立醫院的院長,往往他一身要擔當多個職務,比如說他要管理,他本身就是一位醫生,就像您一樣,在眾多的角色里面,新醫改方案出臺之后,您覺得會把哪個職責從您身上卸掉?
石應康:
我覺得從公益和社會的角度來說,我會把醫生和專家的角色卸掉,一心一意做好醫院的管理。
主持人:
您覺得這有利于醫院的發展。
石應康:
肯定,如果我管理做好了,我可以給我醫院的醫護人員創造更好的條件。
主持人:
那這是否會更加強調您去經營這個醫院的角色?
石應康:
應該說醫院確實也存在著怎么樣運營管理的問題,可能節支對醫院來說更重要。
主持人:
石院長,我有一個對您的問題,剛才我們在演播室說,即便政府全額投入,可能公立醫院都會有逐利的這種動力。作為全國最大的公立醫院的院長,您心里有沒有,當然不是您了,您代表這個醫院,有沒有逐利的這個動力?
石應康:
應該說我們想的是怎么樣讓醫務人員能夠有更高的勞動生產力,然后有了這種更高的勞動生產力,我們提供的服務的成本會下降,給老百姓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好,而且創造的機制是勞動生產力很高,我覺得經營管理可能最主要是在這個方面。
主持人:
好的,謝謝石院長。
政府投入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
主持人:
李教授,剛才聽完石院長的介紹,我們就在想,還是這個問題,如果公立醫院能夠做到公益性始終擺在它的行醫的首位的話,我們應當給它什么樣的保障?提供什么樣的條件,它們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像您剛才所說的那樣,讓所有的醫生,讓所有的護士,包括院長,都不想利的問題,就想到人民群眾,怎么能讓他們的生命得到最好的保障?
李玲:
他們不要想利的問題,國家應該替他們想他們的待遇的問題,所以我覺得給我們的公立醫院的院長他履行他的管理職能,應當給他適當的報酬,比如像石院長這樣,他把一個這么大型的醫院管理得如此的好,控制成本,那么他應該得到與他的付出相對稱的回報,那么這就可以調動他的積極性。同樣我們的醫生也是的,我們應該鼓勵那些醫生如何提高醫療技術,用最低的成本為老百姓保障健康,這個是應該國家層次上如何考慮來給他們相應的回報,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醫院真正變成一個控制成本,如何改善它的效率,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剛才石院長講的,這樣既能控制了成本,又能給老百姓帶來利益。